传福音系列讲章(三十二)---福音的精髓(1):耶稣是谁?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5-16)
在这一段经文中,保罗给我们讲述三个问题:第一,耶稣降世,第二,拯救罪人,第三,生命改变。因此在此依次分享这三个问题:耶稣是谁?谁是罪人?如何改变?
第一个问题:耶稣是谁?
耶稣是祂的名字,基督是祂的称号。两千年前诞生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木匠的儿子。大约三十岁时出来传道,宣讲悔改赦罪的福音;大约33岁被犹太人出卖,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痕迹?
一. 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是以耶稣的诞生为标志的。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全世界人人使用的公历历法,凭什么以一个木匠儿子的诞生为标记?
二. 圣经
圣经(The Book)被译成两三千种文字, 是迄今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 如果所有已发行的各种文字的圣经累加起来, 真是不计其数, 有人估计, 将超过当今世界人口的人手一册, 而且两千多年来畅销不衰。
中国大陆基督教两会于1985年成立爱德基金会,1988年成立爱德印刷公司。到2011年5月为止,共发行各种版本圣经逾9000万册。而且据官方数字,现今每年发行大约350万册。2010年,爱德印刷公司具备年产2000万册精装本圣经的印制能力。这只是政府有据可查的统计,并且政府不允许圣经在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只能在政府注册的三自教会购买,如果新华书店可以公开销售,这个数字还要翻多少倍?
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首先一本启示书, 其核心内容是关于神救恩的启示; 同时它又是一本指南书, 实在是包罗万象, 事无巨细: 天体, 宇宙, 日月, 星辰, 国家,民族, 政治, 经济, 军事, 历史, 哲学, 科学, 文学, 法律, 爱情, 婚姻, 家庭, 父母, 儿女, 姻亲, 人际关系等等, 应有尽有。无论从哪一方面说, 圣经都是一部集大成的经典, 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圣经的每卷书都是以耶稣基督为核心的。
三. 圣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普天同庆圣诞节日,是纪念耶稣的诞生。唯有耶稣的诞生被称为“圣诞”,想想看,今天如果有人将12月26日作为“圣诞”(虽然只差一天),你会觉得滑稽可笑,而且全世界的人都会义愤填膺,认为那是亵渎。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木匠儿子的诞生会被全世界不约而同地作为“圣诞”来纪念呢?
四. 复活节
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会庆祝复活节,纪念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
五. 教会
今天你在美国,几乎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十字架高高矗立的教堂建筑,在欧洲更是可以看到规模巨大、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大教堂(Cathedral ),这些教堂建筑都是用来崇拜耶稣基督的。
六. 赞美诗
赞美诗是指专门用来歌唱赞美耶稣基督的颂赞诗歌,是大量美妙音乐作品中特殊的一类。古今中外,赞美诗歌多得不计其数。除了歌颂赞美神之外,赞美诗犹如天外来音,其主要功能是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是世俗音乐所无法企及和替代的。许多基督徒见证他们信主是从教堂音乐开始的。
七. 宗教
没有人否认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提到宗教,也更是没有人否认基督教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人数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八. 科学
基于一位至高、全能、理性、秩序的一神化神学观,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 一个有理性的神应该创造一个有理性、秩序的、可以被了解认识的宇宙;
2) 相信神的创造有规律可循,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观察实验的方法论指导;
3) 基督徒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是领受了彰显神的荣耀和智慧的文化使命;
4) 科技是被用作解除人类痛苦的工具,是基督徒实践爱人如己的宗教事业。
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大批基督徒科学家的贡献有目共睹,其中以牛顿和法拉第为代表。下列是近代基督徒科学家的大荟萃(也很像是物理化学单位的大汇合):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孟德尔, 开普勒, 莱特兄弟, 欧姆, 虎克, 伏特, 安培, 库仑, 高斯, 麦可斯韦, 法拉蒂, 焦耳, 伦琴, 帕斯卡, 巴斯德, 林奈氏, 开尔文, 普朗克, 莱布尼兹, 马可尼, 莫尔斯, 波义尔, 道尔顿, 爱迪生 …
据2002年6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协报》发表的一篇《诺贝尔奖得主信仰小考》的文章显示: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发,至1996年止,除了一战、二战期间有些年份停止评奖外,共有639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物理学奖148人;化学奖123人;生理及医学奖159人;文学奖91人;和平奖81人;经济奖37人。96.7%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宗教信仰。其中信仰基督耶稣者596人,占93.2%。(注1)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1:7)
一切知识的起头,是以敬畏耶和华神为开端,离开这一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无益。人有时候忽略神甚至抵挡神似乎也能做一些事情,那实在是神无限的恩典!
类似的圣经经文还有: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 9:10)
“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耶 33:3节)
“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2-3)
爱迪生:美国总统胡佛说他是---“美国的国宝,人类的恩人。”
有记者问他:“你一生最大的发明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发现了耶稣是我的救主,洗净我一切的罪。”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微小的学识使人远离神,广博的学识使人接近神。”
九. 文化
有人把西方文化称作“基督教文化”,可见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其影响之巨。
以文学为例,圣经是叙事、祭祀、律法、诗赋、传记、论文、格言、讲辞、神学、预言、书信等的大成。大批文学家的作品深受圣经影响。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作品中引用圣经达八千多处);
本仁约翰: 天路历程 (再版逾300版, 译100多种文字);
托尔斯泰: 复活;
陀斯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查尔斯. 狄更斯: 双城记;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
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
C. S 鲁益斯: 纳尼亚故事集。
一位评论家如此说:“如果某个晚上,你手臂一挥,把文学中有关基督的部分;关于他的生平,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他所坚守的原则全部除去,那么你会发现文字世界,在一夕之间失去色彩,因为耶稣正是那色彩所在。”(注1)
十. 艺术
大量的绘画和雕塑以耶稣、圣经人物和圣经故事为题材,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尤为明显。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好的艺术离不开宗教(基督教),因它能传达全人类的感情。只有两种感情能把所有人联合起来,即从人与神之间父子般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兄弟般的情谊这样的意识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注1)
十一. 音乐
大量音乐作品以耶稣基督为讴歌对象。
海顿:《创世记---上帝在说》
门德尔松:《以利亚---他在看护着以色列》
勃拉姆斯:《安魂曲---你的居所何等可爱》
舒伯特:《G调弥撒---使徒信经》
莫扎特: 《安魂弥散---泪流满面》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巴赫:《马太受难曲》、《耶稣---人类渴望的欢乐》(巴赫的音乐被称为第五本福音书)
亨德尔:《弥赛亚组曲---哈利路亚合唱》。
其中以亨德尔的《弥赛亚组曲》尤为著名。(注2)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亲近上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远离上帝。”——贝多芬
“凡有虔诚音乐的地方,总有慈爱的神显现。”是巴赫在他的圣经《历代志下》5章11-14节写的批注。
“当时,在那里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洁,并不分班供职。他们出圣所的时候,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幔,耶杜顿,和他们的众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同着他们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吹号的,歌唱的都一齐发声,声合为一,赞美感谢耶和华。吹号,敲钹,用各种乐器,扬声赞美耶和华说,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那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代下5:11-14)
当巴赫为了每周的礼拜作曲时,总会在首页写上两个拉丁文大写简字“J.J.”即“Jesu Juva”,意思是“耶稣,帮助我”,而在完成了的手稿的末页,再写上三个拉丁文大写简字“S.D.G.”即“Soli Deo Gloria”,意思是“只为神的荣耀”。(注3)
十二. 医院
医院救护车上的标志取自于圣经民数记中的典故。且有大量基督徒医生对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圣经中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是近代医院发展的信仰基础,正如早期一个牧师所言,医院的建立是将“基督教的思想和信念付诸行动。”
虔诚基督徒巴斯德的《病原学》及《消毒法》,及其疫苗的研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另一位基督徒利斯特(Joseph Lister),提倡消毒杀菌外科手术,使医院有了长足发展。医学专家帕金森,妇产科大师凯利, 中国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等。
护理学方面,St. Vincent de Paul 和St. Louise de Marrilac 共同创办遣使会(Daughters of Charity),St. Vincent对修道院的妇女们说,“你们必须去寻找穷苦病患,照着主所做的来行,祂走遍各乡镇,医治祂所遇见的人们。”这些“遣使会”的姐妹们,称为今日医院护理工作的先驱。现代护士的鼻祖南丁格尔,也是在耶稣基督榜样的灵感中开创她的事工。
预防医学方面:基督徒敬虔的生活方式为近代“预防医学”发展奠定基础。“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6:19)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当做神圣灵的宝殿,他就自然会远离抽烟、酗酒、暴食、淫乱等有损健康的恶习。
马克哈特威博士(Mark Hartwig),“很显然地,经常上教堂似乎是个保护因素,可以抵抗众多的疾病。”他这段引述的标题很有意思:“为了健康,上教堂去!”
路得塔克(Ruth Tucker)写了一本有关基督教宣教史的书。她说,“医疗宣教为主耶稣作了美好的见证。二十世纪的医疗宣教毫无疑问地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人道工作,而且它比任何其它方法更能化解人们对基督教宣教工作的批评。”塔克举例说,截止1935年,中国大陆的医院有半数以上是由基督教宣教士创立的(包括协和医院,辅仁医院、湘雅医院等)。(注4)
十三. 红十字会
瑞士的银行家、慈善家邓南特(Henry Dnnant,1828-191O),1850年在日内瓦创办基督教青年会(YMCA),后来推动伟大的人道主义活动,即成立国际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是以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为标志。“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道关怀是源于耶稣基督伟大的感召!”
十四. 大学
大多数世界著名大学是从神学院开始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准确分解神的话语的年轻人。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布朗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 威廉马利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 都是由基督徒牧师建立并隶属于教会, 其出发点都是要为基督造就年轻的一代。
美国常春藤联盟八所大学,除了康奈尔大学之外,其余的都是从神学院开始,今天,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仍然保留着他们的 神学院。
南北战争之前, 美国90%的大学校长是牧师。
哈佛大学校徽:最早的校徽上有拉丁文“Ve-ri-tas”(真理),分布在三本书上,周围环绕着“pro Christo et ecclesia”,即“为基督及教会”;
宾夕法尼亚大爷校徽:拉丁文Leges sine moribus vanae(没有道德,法律一无是处);
耶鲁大学校徽:书本和缎带上用希伯来文和拉丁文书写的校训---“光明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