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概论》(五)---马太福音
一. 作者:马太
马太,意为“神的礼物,”又名利未(可2:14; 路5:27),职业税吏。蒙主呼召,认罪悔改,撇下一切跟随主(太9:9),成为十二门徒之一。(太10:2-4;可3:16-19;路6:14-16;徒1:13)
马太为作者的佐证:
1) 本书的犹太背景(律法,礼仪,安息日,国度,耶路撒冷,圣殿,大卫,弥赛亚,摩西,旧约应验等);
2) 作者熟悉巴勒斯坦的地理、风俗、犹太历史、各阶层人士状况;
3) 本书关于金钱、货币的专用术语和记录,符合马太作为税吏的职业背景,也只有本书记载耶稣纳圣殿税的细节;作为税吏的职业习惯,善于笔录;
4) 对迦百农(马太家乡)的详细记录;
5) 本书对事件发生时目击者身临其境的经验,尤其是大量耶稣比喻的精细记录;
6) 本书没有突出马太为耶稣大摆宴席(路5:29),合乎马太谦卑的性格;
7) 除上述内证外,早期教父大多公认本书的作者是马太,此为外证;
8) 马太向来低调不为人知,几乎所有的伪作赝品,通常都会假著名使徒之名,侧面证实马太福音系作者马太之作品。
二. 日期:50A.D.
多数人认为,本书成书时间在门徒被迫分散(徒8:4)与耶路撒冷被毁(70A.D.)之间,大约50 A.D.
三. 地点:耶路撒冷(有人认为,在叙利亚的安提阿)
四. 对象:犹太人
1) 本书提及旧约129次, 53次直接引用,76次隐含暗指旧约内容。多出提到“应验”旧约预言(1:23;2:15;2:17-18;2:23;4:14-16;5:17;8:17;12:17-18;13:14;13:35;21:4-5;26:54;26:56;27:9-10;27:35)
2) 耶稣的家谱;
3) 犹太节期、名词出现而且不加解释;
4) 耶路撒冷、圣殿、旧约人物等;
5) “天国”的主题
6) 对彼得(犹太人的使徒)的话语和行动有更多描述;
7) 虽然本书的对象主要针对犹太人,但其信息适用于所有的人:如东方博士朝拜婴孩耶稣;撒种比喻中的“田地”代表“世界”,最后大使命是使万民做主的门徒。
五. 目的:
1) 证明耶稣是旧约预言的那一位救主弥赛亚、以色列的王;
2) 为教会留下耶稣生平和教训的正式、准确的权威性记录。
六. 主题:基督以色列之王
七. 特色:
1) 本书独有的情节:约瑟之梦(1:18-25);博士朝拜(2:1-2);逃难埃及(2:13-15);希律屠婴(2:16-18);犹大自缢(27:3-10);彼妻之梦(27:19);圣徒复活(27:51-53);兵丁受贿(28:12-15);施洗命令(28:19)。
2) 本书独有的比喻:麦子与稗子的比喻(13:24-30),藏宝与珍珠的比喻(13:44-46),撒网的比喻(13:47-50),无怜悯仆人的比喻(18:23-35),葡萄园工人的比喻(20:1-16),两个儿子的比喻(21:28-32),王子婚宴的比喻(22:1-13),十个童女的比喻(25:1-13),才干的比喻(25:14-30),山羊与绵羊的比喻(25:31-46)等;
3) 四福音书中唯一记载关于教会的论述(16:18;18:15-17);
4) 论述天国最为详细;
5) 本书记载大段的主耶稣的讲论(5-7,10,13,18,23,24-25,28)和教训,如登山宝训(5-7)、差传宝训(10)、天国比喻(13)、法利赛人的七祸(23)、有关末世的橄榄山讲论(24-25)等;
6) 众所周知的“大使命”的吩咐最为完备。
八. 结构:
A. 整体性结构:太1:1为全书高度浓缩之提纲。
“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太1:1)
A record of the genealogy of Jesus Christ, the son of David, the son of Abraham.
1. 耶稣是基督是王(应许的弥赛亚)(太1:1-2:23)
2. 耶稣为大卫的子孙(以色列的王)(太3:1-12:14)
3. 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万民因祂得福)(太12:15-28:20)
亚伯拉罕的后裔:亚伯拉罕之约。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1-3)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7-18)
大卫的子孙:大卫之约。
“我耶和华应许你(大卫),必为你建立家室。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所废弃的扫罗一样。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7:11-16)
耶稣基督的家谱:新约。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1-34)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22:20)
“犹大从他玛氏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亚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从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从路得氏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王。大卫从乌利亚的妻子生所罗门。”(太1:3-6)
“法勒斯的后代,记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得4:18-22)
“我又要叫你(撒但)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祂的脚跟。”(创3:15)
“哥尼雅这人是被轻看,破坏的器皿吗?是无人喜爱的器皿吗?他和他的后裔为何被赶到不认识之地呢?地阿,地阿,地阿,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如此说,要写明这人算为无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为他后裔中再无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犹大。”(耶22:28-30)
“雅各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太1:16)
B. 论述性结构:以耶稣的生平与讲论合并划分全书。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类似的短语重复五次。(7:28;11:1;13:53;19:1;26:1)
1. 引言:王的诞生(1:1-2:23)
2. 第一段:叙述#1(3:1-4:25)---王的预备;教训#1(5:1-7:29)---登山宝训;
3. 第二段:叙述#2(8:1-9:38)---王的权柄;教训#2(10:1-42)---差传宝训;
4. 第三段:叙述#3(11:1-12:50)---王的被拒;教训#3(13:1-52)---天国奥秘;
5. 第四段:叙述#4(13:53-17:27)---王的被弃;教训#4(18:1-35)---天国生活;
6. 第五段:叙述#5(19:1-23:39)---最后事工;教训#5(24:1-25:46)---主的再来;
7. 王的受难与复活(26:1-28:15)
8. 结语:大使命(28:16-20)
C. 地理性结构:按地理划分,着重耶稣的生平事件
1. 主耶稣的出生和预备(太1:1-4:16)
2. 在加利利的公开事奉(太4:17-10:26)
3. 在加利利的隐藏事奉(太16:21-18:35)
4. 主耶稣在犹大的事奉(太19:1-25:46)
5. 主耶稣的受难与复活(太26:1-28:20)
九. 马太福音的内容纲要
(一) 整体性结构
1. 耶稣是基督弥赛亚(预言的救主)(太1-2):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太1:22-23;赛7:14)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祂的星,特来拜祂。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阿,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太2:1-6;弥5:2-4)
2. 耶稣是以色列的王(大卫的子孙)(太2-12):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祂。”(太2:2;民24:17)
“我看祂却不在现时。我望祂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民24:17)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
“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太12:14)(拒绝主耶稣)
“当下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带到耶稣那里。耶稣就医治他,甚至那哑吧又能说话,又能看见。众人都惊奇,说,‘这不是大卫的子孙吗?’但法利赛人听见,就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啊。’”(太12:22-24)(亵渎主耶稣)
3. 耶稣是万民的祝福(亚伯拉罕后裔)(太12-28):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祂,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祂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太12:17-21;赛42:1-4)
“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太15:21-28)
“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太21:43)(园户的比喻)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19)(万民作门徒)
(二) 论述性结构
1. 王的诞生(1:1-2:23):基督家谱,耶稣降生,博士朝拜,逃难埃及。
2. 王的预备((3:1-4:25)):施洗约翰预备道路;主耶稣受洗;主耶稣受试探。
3. 登山宝训(5:1-7:29):
(第五章)---论八福,论光盐,论律法,论杀人,论奸淫,论休妻,论起誓,论报复,论仇敌;
(第六章)---论施舍,论祷告,论禁食,论财宝,论忧虑;
(第七章)---勿论断,找与寻,两个门,两条路,两根基,两结局。
“登山宝训”被称为天国宪章,远超旧约以十戒为代表的摩西律法之要求。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7-18)
“登山宝训”中的八福、主祷文等,都是圣经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另外,太7:12被称作是圣经中的金科玉律(golden rule),其超凡境界远高于孔子的教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4.王的权柄(8:1-9:38):
耶稣医治麻风病及其他各样病人,平静风和海,赶出污鬼,赦罪的权柄,使瘫子起来行走,呼召马太,医治患血漏的女人,使睚鲁的女儿复活,医治瞎子和哑巴。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太9:35)(主耶稣的事工:教训人、传福音、医病人)
5. 差传宝训(9:35-10:42):
“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太9:36-38)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5-8)
6. 王的被拒(11:1-12:50):基督先锋施洗约翰被囚禁,主耶稣被拒。
“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8-19)
“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太12:14)
7. 天国奥秘(13:1-52):天国的系列比喻。
8. 王的被弃(13:53-17:27):
主耶稣在家乡被厌弃;施洗约翰被斩首;五饼二鱼与海上行走;法利赛人质问耶稣;迦南妇人的信心;法利赛人与撒督该人求看神迹(先知约拿的神迹);彼得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预言自己的死;主耶稣的登山变像;再次预言自己的死。
“他们就厌弃祂。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太13:57)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太14:10-12)
“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8-9;赛29:13)
“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3-16)
“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7-19)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16:18)
“磐石”指什么?
“彼得”的名字“Petros”是“石头”的意思,因此天主教认为磐石是指“彼得。”并进一步发展出一个教义,彼得是基督的代表,是罗马天主教的第一任教皇,以后的历任教皇都是彼得的合法继承者。也就是说,主的教会建立在彼得这“磐石”上。
但教会真的是建立在彼得这块儿“石头”上吗?
彼得性格上具有容易冲动、感情用事的缺点,比如在马太福音十六章紧接着就拦阻耶稣的十字架,“主阿,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16:22)
主耶稣被捕时,彼得三次否认主。(太26:69-75)
即使当彼得后来成为教会的重要领袖时,仍然有一次因为所做的不合福音真理而受到保罗的责备。(加2:11-14)
暂且不说彼得性格上的缺点,这样的解释和教义在释经学上就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
希腊文的名词有阴性和阳性的区别。“彼得”(Petros)是一个阳性名词;而“磐石”(Petra)及其相应的代词(Taute)和定冠词(Te)都是阴性,这显然是解释不通的。
Kἀγὼ δέ σοι λέγω ὅτι σὺ εἶ Πέτρος, καὶ ἐπὶ ταύτῃ τῇ πέτρᾳ οἰκοδομήσω μου τὴν ἐκκλησίαν.
“而且我对你说,你是彼得(小石头),在这磐石上我要建造我的教会。”
“And I also say to you that you are Peter(a little stone), and 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
因此,这里的“ταύτῃ τῇ πέτρᾳ”(这磐石)明显是指彼得在上文的认信,即“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主耶稣显然将“彼得”(Πέτρος)与“磐石”(πέτρᾳ)做一个Word Play(文字游戏,文辞转换)。
例如:
“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有益处”的意思)求你。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门10-11)
“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得1:20)
“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对他说,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得2:10)(“外邦人”与“顾恤”同一个字,路得将名词动词化使用,Word Play乃生动的修辞手法。)
“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祂所喜爱的树,就是犹大人。祂指望的是公平,谁知倒有暴虐。指望的是公义,谁知倒有冤声。”(赛5:7)(葡萄园之歌)
“For the vineyard of the LORD of hosts is the house of Israel, and the men of Judah the plant of His delight; and He looked for justice(לְמִשְׁפָּט), but behold violence(מִשְׂפָּח); for righteousness(לִצְדָקָה), but behold a cry(צְעָקָה).”(Isa 5:7)
(赛5:7a, 反向对称;赛5:7b, 文辞转换)
圣经常常把神自己比喻为“磐石。”
“除了耶和华,谁是神呢?除了我们的神,谁是磐石呢?”(撒下22:32)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祂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诗18:2)
“惟独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祂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诗62:6)
而新约圣经明确指出,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根基,是房角石。门徒和所有信徒,也作为活石,参与教会的建造。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3:11)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
“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2:5)
“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9)
再一次,罗马天主教根据这一节经文,宣布彼得及其继任者---教皇具有捆绑与释放的权柄。
希腊原文:καὶ ὃ ἐὰν δήσῃς ἐπὶ τῆς γῆς ἔσται δεδεμένον ἐν τοῖς οὐρανοῖς, καὶ ὃ ἐὰν λύσῃς ἐπὶ τῆς γῆς ἔσται λελυμένον ἐν τοῖς οὐρανοῖς.
英文直译:And all those that if you shall bind on the earth shall have been bounded in the heaven; and all those that if you loose on the earth shall have been loosed in the heaven.
中文直译:“凡你在地上将要捆绑的,在天上将已经被捆绑;凡你在地上将要释放的,在天上将已经被释放。”
并非神要听从人而捆绑与释放,乃是人要顺从神的旨意而捆绑或释放。教会并非是要将人的旨意在天上实行,乃是在地上遵从从天而来神的旨意。
登山变像: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祂的国里。”(太16:28)
“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彼得对耶稣说,主阿,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太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