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约翰福音信息之十二---大使命的有效策略

约1:35-42


我曾讲过一篇信息,讲章的题目是《大使命的战略思考》,我们的神是宣教的神,因为祂是“庄稼的主,” 故此祂在宏观战略上调动一切力量,打发工人到全地去收割祂的庄稼,于是便有一代又一代主的仆人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普世宣教。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Strategically, you need to have a larger vision; practically, you should start from small.)(Google Translate: Think big, start small!)


大使命的宏观战略如何落实于切实可行的实际步骤?


这一篇讲章的题目是《大使命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看看圣经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安德烈,竟开创了一个简单、实用、有效、人人都可以做的传福音方法,它屡试不爽因而成为实施大使命的有效策略。在此模仿导航会有关“提摩太计划”的称谓,姑且称之为“安德烈计划。”


一. 与主亲密关系(Build up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Jesus Christ)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约1:35-36)


“The next day John was there again with two of his disciples. When he saw Jesus passing by, he said, "Look, the Lamb of God!"”(John 1:35-36)


施洗约翰是主耶稣忠心的仆人,对主忠诚,为人谦卑,直斥罪恶,刚正不阿。主耶稣称赞他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Among those born of women there has not risen anyone greater than John the Baptist.)(太/Matt 11:11)


当施洗约翰看见耶稣行走,就对他的两个门徒说,“看那,这是神的羔羊。”(“Behold, the Lamb of God!”)(约/John 1:36)


“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When the two disciples heard him say this, they followed Jesus.”)(约/John 1:37)


施洗约翰竟鼓励自己的门徒转去跟随耶稣,正如他自己见证说,他只是那旷野的人声,为要见证基督,将人引到基督面前。


“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 (Turning around, Jesus saw them following and asked, "What do you want?"”)(约/John 1:38)


主耶稣看见两个门徒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What do you want?)


“你们要什么?” 本来意思是,“你们寻求什么?”(What do you seek? Or What are you seeking? )


主的意思是,你们要寻求财富、名利、地位?还是平安、满足、永生?


“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They said, "Rabbi," "where are you staying?"”)(约/John 1:38)


这两个门徒的回答颇有点奇怪,似乎答所非问。他们没说要什么,反而问主耶稣“在哪里住?”

通常人们在路上见面时会寒暄问好,“你好吗?”(How are you doing?)“我很好。”(I am fine.)


哪怕明明是心中有难言的苦衷,口头上还是说,“I am fine.”


这两个门徒对耶稣的询问可能有点儿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便支吾着反问耶稣说,“拉比,在哪里住?”


其实他们的回答颇有巧妙,如耶稣所说“心里所想的口里就说出来。”那正是他们心里想要知道的。他们被自己的师傅施洗约翰引介到耶稣面前,他们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认识耶稣,靠如同马路边上的寒暄是不够的,而应当是同吃同住的促膝长谈才行。


而主耶稣从来不会拒绝那些带着一颗诚实的心寻求祂的人。


“你们来看!”(Come, and you will see!)


“他们就去看祂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祂同住。”(So they went and saw where He was staying, and spent that day with Him.”)(约/John 1:39)


这一天两个门徒与耶稣同住发生了什么?约翰福音没有记载,但他们与主同住的结果却有清楚的记载。两个门徒中的一个---安德烈,先找着他自己的哥哥西门彼得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We have found the Messiah!”)(约/John 1:41)


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天两个门徒与主同住,如同以马忤斯路上两个门徒的经历一样,主耶稣很可能向他们讲解旧约圣经,讲解先知预言,讲解神的国度。“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And beginning with Moses and all the Prophets, He explained to them what was said in all the Scriptures concerning Himself.)(路/Luke 24:27)


同样如同以马忤斯路上两个门徒一样的火热和激动,《约翰福音》可视圣经所描述的相关电影情节,安德烈迫不及待、气喘吁吁地在海边飞跑,去找到他正忙着打渔的哥哥西门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然后便拉起他去见耶稣。


弟兄姐妹们,你我何时有安德烈这样的真诚和热爱,急切地寻求耶稣,要与主同住、与主亲近?


一个人必须首先与主有亲密交通,才可能有主的心肠,对失丧灵魂有迫切的负担和真正的关注!


二. 带人到主面前(Bring others to Jesus Christ)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于是领他去见耶稣。” “Andrew, Simon Peter's brother, was one of the two who heard what John had said and who had followed Jesus. The first thing Andrew did was to find his brother Simon and tell him, "We have found the Messiah." And he brought him to Jesus.” (约/John 1:40-42)


在约翰福音中,每当提到安得烈,他总是将他人带到主耶稣面前。


约约翰福音第一章,他将自己的哥哥带到主面前。

“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于是领他去见耶稣。” “The first thing Andrew did was to find his brother Simon and tell him, "We have found the Messiah." And he brought him to Jesus.” (约/John 1:41-42)


约翰福音第六章,他将那个带有五饼二鱼午餐的小孩领到主面前。

“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 (“Another of his disciples, Andrew, Simon Peter's brother, spoke up, "Here is a boy with five small barley loaves and two small fish."”)(约/John 6:8-9)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他将几个希腊人带到主面前。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Now there were some Greeks among those who went up to worship at the Feast. They came to Philip, who was from Bethsaida in Galilee, with a request. "Sir," they said, "we would like to see Jesus." Philip went to tell Andrew; Andrew and Philip in turn told Jesus.”)(约/John 12:20-22)


新约圣经的记载,安德烈很少说话,不像他哥哥西门彼得那样心直口快、多言多语。但安德烈以他的实际行动显明他是一个热心为主赢得灵魂的人。


安德烈这种几乎是一对一地、个别地传福音的方式,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策略。福音书中记载,其他门徒不自觉地也是使用这样的方式。


两个跟随耶稣的门徒,一个是安德烈,另一个不知道名字。但根据约翰福音的作者向来低调、总是避免提到自己的名字推测,圣经学者普遍相信另一个门徒就是约翰福音的作者使徒约翰。如果安德烈认定耶稣就是弥赛亚时急忙去告诉自己的哥哥西门,那么当约翰得知耶稣就是弥赛亚时也急忙去告诉自己的哥哥雅各自是情理之中的事。加上雅各和约翰两兄弟是耶稣最近亲的三个核心门徒之二,这样的推论更是顺理成章。


约翰福音第一章记载在安德烈将自己的哥哥西门彼得带到主耶稣面前之后,下文是主自己呼召腓力,然后腓力找到自己的朋友拿但业,拿但业对一开始对腓力所说的很不以为然,甚至有点嘲讽的味道,“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Nazareth! Can anything good come from there?" )(约/John 1:46)但腓力既不争辩,也不气馁,只说,“你来看。”( "Come and see.") 及至拿但业见到耶稣,他就信服了。“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Rabbi, you are the Son of God; you are the King of Israel."”)(约/John 1:49)


当耶稣呼召税吏马太之后,马太为主大摆筵席,邀请许多他昔日的同道,将他们带到主面前。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 (“After this, Jesus went out and saw a tax collector by the name of Levi sitting at his tax booth. "Follow me," Jesus said to him, and Levi got up, left everything and followed Him. Then Levi held a great banquet for Jesus at his house, and a large crowd of tax collectors and others were eating with them.”)(路/luke 5:27-29)


甚至主耶稣也使用这样的方式,或者说正是因为主耶稣这样带领门徒,门徒才如此效法。因为,主耶稣也是个别地呼召人跟随祂,祂也个别地和尼哥底母谈道,个别地向撒玛利亚妇人传福音。主耶稣自己三年多也才不过带十一个门徒而已。


纵观新约圣经的相关记载,主耶稣---与尼哥底母和撒玛利亚妇人个别谈道;安德烈---带西门彼得、一个孩童、几个希腊人到主面前;腓力---带领朋友拿但业到主耶稣面前;马太---带领昔日的税吏同僚到主耶稣面前;亚拿尼亚---带领保罗受洗归主;彼得---带哥尼流一家受洗归主;保罗---带禁卒一家受洗归主 …


综上所述,这种个别地、一对一带领人信主的方式,是一种颇有成效的传福音策略。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受洗归主的人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往下传递。


传说古印度国王,因为大臣发明象棋的游戏让他乐此不疲,王就满心欢喜要重赏大臣。大臣回说,“陛下,您不必犒赏仆人,臣只有一个小小请求,望陛下恩准。请陛下在棋盘第一个方格内放一粒米,第二个方格放两粒米,第三个方格放四粒米,以此类推,直到放满棋盘上六十四个方格为止,臣便心满意足。”王听罢心中窃喜,以为不必花费他的金银珠宝,但不久王就发现,即便拿通国所产的全部大米,也远远不够放满棋盘上的方格。


有好事者估算,2 的64次方粒米的总量,足够10亿人吃用差不多2000年。


三. 平凡成就非凡(Become extraordinary through Jesus Christ)


“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Jesus looked at him and said, "You are Simon son of John. You will be called Cephas" (which, when translated, is Peter).”)(约/John 1:42)


耶稣基督的神性在此体现:祂不仅知道安德烈的哥哥是谁---约翰的儿子,名叫西门;也知道他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彼得,意为“石头”,即彼得将成为如坚石一样的教会柱石和领袖。


那么,西门是怎样一个人?加利利的渔夫,“没有学问的小民,”热情冲动、感情用事,爱说话又经常说错话,在客西马尼园曾用刀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在耶稣被捕后曾三次否认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后曾心灰意冷地重操打渔旧业,但主耶稣却为他祈求,并在复活之后三次坚固他…


那么,彼得是怎样一个人?彼得曾在父神的启示之下,认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主耶稣因此应许说,教会要建立在彼得认信的磐石之上,并将天国的钥匙赐给他。彼得五旬节第一次讲道三千人信主,第二次讲道五千人信主,说话行事大有能力,甚至官长也甚觉诧异,便认出他是曾经跟过耶稣的人。他使生来瘸腿的行走,其影子甚至可以医病,使瘫患者站立,使多加死里复活。他被称为教会的柱石(加2:9),他写下新约的彼得前后书卷。天主教将他封为第一任教皇,直到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堡市、圣彼得堡大学等依然矗立。


的确,彼得的名字如雷贯耳,但安德烈的名字却鲜为人知。圣经每提到安德烈,总是称他为“西门彼得的兄弟。” 在新约圣经有限几次提到安德烈的名字时,有四次是十二门徒名单的列表,有两次是有关他的家乡,他没有做过什么非凡大事,他没有写过书,圣经也没有记载他讲过道,唯一在约翰福音提到他做过的小事,就是他曾分别三次将哥哥西门、一个带午餐的小孩和几个希外邦腊人带到主耶稣面前。


他被称为“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德烈,”他似乎一直生活在彼得的影子之下,但他从不嫉妒哥哥彼得,相信当他五旬节听到哥哥大有能力的讲道时也满心自豪。因为是他将哥哥带到主耶稣面前。他对于象雅各约翰兄弟想要在耶稣的国里坐在耶稣左右也不感兴趣,他始终退居幕后,唯一做的一件小事,就是将他人带到耶稣面前。然而,正是他这唯一的行动,成为后世信徒所应当学习、效法、纪念、跟从的榜样!


安德烈是圣经诸多平凡之人成就非凡之举的生动例证。圣经另外一个小人物成就大事的例子是亚拿尼亚。使徒保罗对新约圣经、创立教会、普世宣教、社会进步、人类历史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卓越贡献,都源自一个平凡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亚拿尼亚。(使徒保罗固然是主耶稣亲自拣选的器皿,但主耶稣却是差遣亚拿尼亚去为保罗按手、祷告、(可能也施洗),并被圣灵充满。


Edward Kimball, 估计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一间教会的主日学老师,带领穆迪(D. L. Moody)信主,而穆迪日后成为著名的布道家。穆迪的布道影响到其他有影响力的传道人,经过连串的连锁反应,直到最后至葛培理。D. L. Moody(穆迪)---F. B. Meyer---J. Wilbur Chapman---Billy Sunday---Mordecai Ham---Billy Graham(葛培理)。而葛培理在全球范围的大型布道,据统计有超过两亿人次的听众。


英国一个销售员名叫Rigby, 他常邀请人去听亚历山大·怀特(Alexander Whyte) 的布道。有一天他经过怀特牧师的门口,他想要进去告诉怀特牧师,他前一天的布道非常感人。当怀特牧师得知他的名字时,激动地说,“你正是我想要见到的人。”说着,怀特牧师从里屋抱出来一大摞信,每封信中都提到是Rigby给他们很大的影响,带他们去听道而信主。


一个小人物,一旦被神使用,都可以成就大事。


最后,我们如何实行“安德烈计划?” 拿出一张纸,写上神放在你生命中的那些人的名字,常为他们祷告,效法安德烈邀请带领他们到团契和教会。如果一个教会的会众都开始为他们身边未信的朋友祷告,并持续不断地邀请他们去参加教会,教会就必然开始复兴,主自己必将得救的灵魂加入祂自己的教会。要知道,安德烈计划是实施大使命的有效策略!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