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系列信息(四十九)---低落时主的安慰与激励
- cbcbcbaltimorecoun
- 1天前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徒23:1-1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大约有3.8%的人口(~3亿)患有抑郁症,5.5%的人口患有焦虑症。中国的数据分别是6.8%和7.6%,即大约95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超过一亿人具有焦虑症状,其中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占一半左右。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决策困难、自我评价低、注意力难以集中、重者有轻生念头。焦虑症则是持续性的焦虑、紧张、烦躁,社交恐惧,对未来持续的担忧,伴随心跳加快、胸闷、心悸、呼吸急促、憋气感等身体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除了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之外,专家建议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不要拖拉、禁戒酗酒、避免自我孤立、完成较小目标、建立支持系统等。
以上预防和治疗措施都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心灵鸡汤,要根治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最有效方法是:信靠耶稣基督。
使徒行传23章,当使徒保罗处于低落时,看主耶稣如何安慰激励他走出低谷。
一.挫败感的打击
保罗回到耶路撒冷,犹太人耸动众人拿住保罗要杀他。千夫长接到报信带兵丁赶去将保罗用两条铁链捆锁,保罗却请求千夫长允准他向百姓说话。保罗用希伯来语向百姓分诉,众人一开始都安静聆听,然而当保罗提到主差遣他到外邦人中去传福音,众人一听到“外邦人”这个字就立刻炸锅,高声喊叫要除掉他。千夫长吩咐兵丁将保罗带进营楼鞭打拷问。当他们得知保罗是罗马人便将他解开,第二天吩咐犹太祭司长和公会聚集,要查问保罗到底做了什么事。
“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徒23:1)
“定睛看”(Ἀτενίσας)这个字放在句首显示强调。面对一个个虎视眈眈、冷若冰霜的公会成员,保罗坚定地看着他们,显示一种无所畏惧的威严和胆量。
面对一群欲置他于死地的暴民,保罗非常机智地用希伯来语只说了几个字,就让众人安静下来:“诸位父兄请听。”(徒22:1)
此刻,面对一群充满敌意的公会成员,保罗使用另外一种方式开始他的分诉:“弟兄们,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徒23:1)
保罗比较喜欢使用“良心”这个词,使徒行传二十四章,保罗在腓力斯面前为自己辩护时说,“我因此自己勉励,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24:16)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罗9:1)
保罗这里说的“良心,”是以主以及主的话语为基准所矫正、所规范的“良心,”不是世人一般所说的、每个人都不尽相同的“良心。”
保罗本来想以这句话作为开场,向犹太的最高宗教领袖群体、很可能包括部分他昔日的同事讲述耶稣基督的救恩,但却没有想到他刚说完这句话就立刻被打断了。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徒23:2)
主耶稣在大祭司亚那那里受审,差役也用手掌打祂。
打嘴巴子是对人的极端羞辱。如果有人扇你耳光,你脸上肉体的疼痛可能很快就过去了,但你因此所蒙受的耻辱很可能是终生难以释怀。
笔者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因为据父亲讲,在父亲六岁、叔叔三岁时,爷爷就服毒自尽去世了,原因是曾祖母不知何故生气当众打了爷爷一个耳光。被自己的母亲打一耳光尚且颜面尽失寻短见,何况被外人当众打耳光呢?
亚拿尼亚(Ἀνανίας,Ananias)于公元47-58年任大祭司,是由罗马政府任命的傀儡。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描述他贪婪、残暴且与罗马政权勾结。约瑟夫记载,他利用职权侵吞百姓的什一奉献,暴力镇压反对者。他未审先判直接命人打保罗的嘴,暴露他的残暴专横与藐视公正。
“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神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徒23:3)
“粉饰的墙,”外表好看,里面却藏着不义和污秽。
摩西律法吩咐以色列人,“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利19:15)
大祭司本来应该按着公义审判,却违背律法未经审判就吩咐人羞辱性地打保罗嘴巴。
“站在旁边的人说,你辱骂神的大祭司吗?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徒23:4-5)
“神要打你!”保罗这句话九年后果真应验:公元66年犹太战争爆发,亚拿尼亚被犹太起义军处决。
保罗说,“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
对于保罗不知道亚拿尼亚是大祭司,学者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1) 保罗离开犹太公会已经二十多年,大祭司又不断更换,因此保罗确实不知道谁是大祭司;
2) 有人认为是保罗的视力不太好看不清楚;
3) 有人说,是千夫长临时召集公会聚会,大祭司没有穿祭祀袍无法辨认;
4) 还有人认为,保罗是在讽刺亚拿尼亚,像他这样的人也配做神的大祭司?
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更合理,保罗在外邦人中间传道已经二十多年,确实不知道谁是大祭司,所以保罗下文的道歉是真实的。
“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保罗引用出埃及记22章28节,“不可毁谤神,也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出22:28)
保罗并没有毁谤亚拿尼亚,因为他说的是真实的。保罗的道歉也不是对亚拿尼亚这个人,乃是因为他大祭司的职分。
“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徒23:6-8)
保罗首先使用个人见证的途径向公会讲述被迫中断,现在他尝试以教义的途径再次争取作见证的机会,他转向基督信仰重要的教义:复活---“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
保罗这话立刻引起公会中两大派别---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激烈争论。
撒都该人属于犹太社会的贵族阶层,多为祭司家族出身,在圣殿敬拜中占主导地位;政治上亲罗马政府以保持自身利益。信仰上属于自由派,只接受摩西五经,不相信有复活、天使和灵魂。
法利赛人来自平民和学者阶层,多为律法师或文士,主张律法的生活应用,在犹太会堂具有广泛影响力。信仰上接受摩西五经和其他旧约书卷以及口传律法,主张敬虔生活,遵守安息日及洁净礼仪,相信复活、天使、灵魂的存在。
“于是大大地喧嚷起来。有几个法利赛党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恶处,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过话,怎么样呢?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徒23:9-10)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大大喧嚷起来,有点儿类似于台湾立法院立法委员的打架斗殴一般。
对此有人不禁要问:难道保罗操弄政治(Playing Politics)、挑拨离间,故意激起双方的争斗以保全自己吗?
当然不是!人们不应当以惯性、罪性的思维,去猜度、推测心胸坦荡、高风亮节的保罗。退一步讲,即便保罗真的以此为策略脱身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保罗无法得到应有的公平,停止这样不公义的审判当然是越快越好。
那么保罗为什么要提及“复活”这个字眼呢?因为,复活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教义,也是使徒行传的一贯主题。(徒1:22;2:32;3:15)保罗在以后的见证中仍然是以耶稣基督的复活为核心。
使徒行传24章,保罗在腓力斯面前受审,“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事奉我祖宗的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并且靠着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徒24:14-15)
“纵然有,也不过一句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大声说,我今日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死人复活的道理。”(徒24:21)
使徒行传26章,保罗在亚基帕王和巡抚非斯都面前受审,“现在我站在这里受审,是因为指望神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这应许,我们十二个支派昼夜切切地事奉神,都指望得着。王阿,我被犹太人控告,就是因这指望。神叫死人复活,你们为什么看作不可信的呢?”(徒26:6-8)
当保罗的分诉因大祭司吩咐人打他嘴巴而被暴力中断时,保罗似乎断绝了继续见证的机会。但当他看到公会中有一半是法利赛人时,他盼望至少这一半人愿意听他讲下去,因此他要分享“耶稣基督死而复活”这一核心教义。但保罗的这一打算再次被双方的激烈争吵、几乎要把他扯碎而终结。
二. 主耶稣的勉励
保罗在犹太公会,他首先想以个人见证开始,结果被大祭司吩咐人打他的嘴巴;他后来想以有关以色列盼望的复活教义开始,结果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激烈的争吵,甚至要把他撕碎。若不是千夫长吩咐兵丁从众人中把他抢出来,可能连性命也保不住。保罗要活着离开耶路撒冷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保罗的心态如何呢?他会不会被一种强烈的失败感所包围呢?保罗深爱自己的同胞,他巴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他们看。但有谁能理解他呢?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1-3)
他爱自己的同胞到一个地步,甚至愿意自己下地狱与基督分离,只要自己的骨肉同胞能够得救。然而,保罗的一片苦心换来的是什么呢?
“这样的人,从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徒22:22)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徒23:2)
“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徒23:10)
犹太民众怒吼着要杀死他,犹太大祭司吩咐人打他嘴巴羞辱他,公会的人争吵着要把他撕碎了。这就是他所深爱的同胞对他一片苦心的回报吗?两次公开为主作见证不仅没有带领哪怕一个人信主,反而需要依靠外邦的罗马千夫长出手拯救他的性命。
为着耶稣基督的福音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使徒保罗,在外邦人中间硕果累累、备受爱戴的使徒保罗,在自己的骨肉至亲之中,何以落到今日这种众人唾弃、几乎丧命、彻头彻尾失败的境地呢?
保罗真的失败了吗?不!“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23:11)
这是何等感人的一幕:看到自己忠心的仆人情绪低落时,主耶稣亲自站在保罗身边安慰他。主耶稣没有差遣天使向保罗传信,乃是祂自己亲自与保罗同在,这正是主耶稣的应许:“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神知道我们的软弱,因此祂同在的应许遍布新旧约圣经,有人统计大约三百多个,平均差不多每天一个。主的同在,是信徒在患难时极大的安慰。
使徒行传中主耶稣多次亲自向保罗显现:
使徒行传第九章,主在大马色路上向保罗显现,拣选呼召他做使徒;(徒9:4-6)
使徒行传十八章,在哥林多主耶稣向保罗显现,鼓励他“不要怕,只管讲!”并且向保罗保证与他同在,必没有人能够下手害他。(徒18:9-10)
使徒行传二十二章,保罗的见证中提到,主在异象中要保罗赶快离开耶路撒冷。(徒22:18-21)
使徒行传二十三章,当保罗低落时,主耶稣亲在站在他旁边安慰他。(徒23:11)
最后在保罗被送往罗马途中遭遇船难,主差遣使者安慰保罗不要害怕。(徒27:23-24)
“放心吧,” take courage,take heart, be of good cheer. 福音书中每次出现,都是当人们惊慌惧怕之时,主耶稣亲自安慰他们。
马太福音第九章,当一个瘫子被人抬到耶稣面前,主对他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太9:22)
当一个患血漏的女人摸耶稣的衣裳穗子,“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太9:22)
马太福音十四章,门徒在海上经历风暴,便惊慌害怕。“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太14:27)
约翰福音十六章,主耶稣安慰门徒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使徒行传二十三章,主耶稣对保罗说,“放心吧。”(Be of good cheer!)振作起来!
主耶稣不仅亲自临在保罗身边,鼓励他振作起来!而且还称赞保罗作的见证。
“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
“作见证”(διαμαρτύρομαι),意思是:To testify earnestly,(热切地作见证) to testify solemnly(郑重庄严地作见证),to testify fully,尽心尽力地作见证。
这是主耶稣对保罗的肯定和称赞!设想,主耶稣对保罗没有丝毫的责备,甚至也没有提到保罗对大祭司亚拿尼亚的义怒有什么不妥,更没有说保罗的见证没有人接受是保罗的失败,主耶稣反而夸赞保罗,说他是热切地、郑重地、尽心地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你想,这对保罗是何等的安慰呢!
更重要的是,主耶稣对保罗的应许,“(你)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
主耶稣对保罗说,你的任务还没有完,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还要以同样的方式在罗马为我作见证。主耶稣的意思是说,保罗,你放心!你必然平安到达罗马。
这对保罗是怎样的激励!对于主的仆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继续为主奔跑服事主更令他欢呼雀跃的了!“你还有很多服事要做,”这对灰心泄气的仆人来说,是最大的激励!
列王纪下十九章,以利亚在经历迦密山大大得胜的属灵高潮之后,本以为以色列全国范围的复兴将要到来,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耶洗别的死亡威胁。以利亚在一棵罗腾树下求死,“耶和华阿,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19:4)
他接着走了四十昼夜来到何烈神的山。神如何使心灰意冷的先知以利亚重新站起来?神再次向以利亚分派任务。
“耶和华对他说,你回去,从旷野往大马色去。到了那里,就要膏哈薛作亚兰王,又膏宁示的孙子耶户作以色列王,并膏亚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儿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续你。”(王上19:15-16)于是以利亚又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奔跑!
所以弟兄姐妹们,如果你仍有服事神的机会那是神莫大的恩典!
弟兄姐妹朋友们,你是否时常被抑郁、焦虑、忧伤、痛苦所困扰?如果你患了某种疾病但知道几天后你就会好起来,你可以忍耐等候;如果养孩子很辛苦,你知道他们很快就会长大,你也存着盼望而辛劳;如果你的学业或工作很辛苦,但你知道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你也可以忍耐。但如果是看不见希望的痛苦试炼,我们就很难再等候盼望。
弟兄姐妹朋友们,基督徒的平安不是要环境顺遂,不是必须要求神将你困难的处境挪去才可以得释放。乃是在艰难试炼中有主的同在、话语和应许,这是我们盼望等候的根源。
自从到耶路撒冷之后,直到保罗殉道为止,他艰难的处境神从来没有给他挪去;他是一个被捆锁的囚犯,到死为止他还是一个带锁链的囚犯。他的艰难和试炼从来没有挪去,但不影响他始终是一个喜乐的圣徒。
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信徒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
主耶稣的十字军就在眼前,但祂仍然对门徒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
主耶稣应许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13:5)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五年七月八日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