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路得记》系列(一)

  • cbcbcbaltimorecoun
  • 1天前
  • 讀畢需時 7 分鐘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得1:16-17)


序言


《路得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优美的爱情短篇(希伯来文只有1294个字),被认为是《灰姑娘》(Cinderella)的古老版本。


圣经的珍贵首先在其宗教价值,但圣经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路得记》没有记述君王、祭司、先知、士师等重要人物,却记述了如路得、拿俄米、波阿斯等一般平民的生活故事。然而《路得记》用词精炼,文笔生动,高潮迭起,描写细腻,故被称为“希伯来文学的珍珠,”是动荡时代的一首田园诗歌,具有超凡的文学价值。


德国大文豪歌德这样评价:“路得记是人类的语言文字中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首诗;是所有短篇中最可爱且最完全的一本著作。”


《路得记》是优美的爱情短篇。圣经中的爱情描写并不多见,只在《创世记》中有关于以撒和利百加以及雅各和拉结相爱的简短记述。当然,所罗门的《雅歌》是专一讲述婚姻爱情的书卷,但《雅歌》的措辞直白、火辣,不太合乎东方文化含蓄的口味。因此对中文读者来说,《路得记》便显得尤其珍贵和美丽。


《路得记》中波阿斯与路得的爱情故事,对应耶和华对人类的救赎故事,彰显神对世人深厚的慈爱。摩押女子路得对一个破败家庭至死不渝的爱以及对至高真神坚定不移的信,成为她蒙福的泉源,也使这篇以她名字命名的简短书卷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圣经有两卷书是以女性名字命名:《以斯帖记》记述一个犹太女子以斯帖嫁给外邦王,以王后身份对面临灭顶之灾的以色列民族实行奇妙拯救。《路得记》是一个外邦女子路得嫁入以色列犹大家,成为弥赛亚的祖先,对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全人类实行更加奇妙的拯救。


如果将《路得记》作为爱情短篇来欣赏,以文中的主角路得的活动为主线,那么《路得记》简短的四章可以做如下简单的概括:


第一章:回归伯利恒;

第二章:巧遇波阿斯;

第三章:麦场两相会;

第四章:美满成姻缘。


然而《路得记》的爱情故事只是一条明线,这本书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暗线,那才是《路得记》的主旨。因此,《路得记》的爱情故事只是历史背景的衬托和辅助。因为圣经不会单纯为记述历史而写历史,也不会单单为描写爱情而写爱情。《路得记》作为连接以色列士师时代与王国时代的桥梁,在耶和华神的救恩计划中占据浓重的一笔。


那么,《路得记》一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  与士师记作一清晰对比;

第二,  引介基督弥赛亚的家系;

第三,  引入至亲救赎者的概念;

第四,  显示神的恩赐惠及万邦。


首先,路得记通常被称为士师记的第三个附篇。“弥迦的偶像”是士师记的第一个附记,显示以色列在士师世代宗教的混乱;“利未人和他的妾”是第二个附记,表明士师世代以色列道德的颓废和政治的衰亡。有人将《路得记》归为士师记的第三个附记:对比于士师记的黑暗、 败坏、 混乱、 萧杀,路得记就像流淌在山涧的一汪清泉,给人以清新、明亮、美丽、甘甜!


《路得记》的结尾,引介大卫王的家谱,这段家谱在马太福音第一章被完整引用,成为耶稣基督弥赛亚家系的一部分。因此,《路得记》一书成为新约圣经的重要铺垫。此乃圣灵是圣经的真正作者(Divine Author)的又一明证。


《路得记》中的波阿斯是路得的救赎者,从而引出一个关于Kinsman Redeemer (至亲救赎者)的重要概念。因此,波阿斯成为耶稣基督的预表,主耶稣是犹太人的至亲,祂不仅救赎犹太人,也拯救普世的人。


路得作为一名外邦女子 ---受咒诅的摩押后代, 在以色列对神 “移情别恋” 时, 却对神表现出 “忠贞不渝,”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路得一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亦成为万世信徒效法的楷模! 因着忠信,路得蒙神格外的恩典,预表神的救恩惠及万邦!


《路得记》开始是饥荒和死亡,结束是美满和欢乐。前者是因人离弃神,后者是因人投靠神!这一高远的立意,使得《路得记》在整本圣经中的地位独树一帜。这样的结构和主题在《路得记》中一再重复、寓意鲜明,成为《路得记》一书的深邃洞见!


一. 流浪异乡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得1:1-2)


当士师秉政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因为以色列政治腐败,道德衰退,宗教混乱,导致地土也连带受累,国中遭遇饥荒,民不聊生。此时,在犹大地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他的妻儿到摩押地去逃荒要饭。


伯利恒,英文Bethlehem, 是由两个希伯来文字组合而成:Beth, “房子;”Lehem, “面包;”所以,伯利恒(Bethlehem)顾名思义,是“面包房”的意思,中文译为“粮仓。”而摩押是罗得与女儿乱伦的后代所寄居之处,是受咒诅的外邦。在饥荒之时,人离开粮仓之地而逃荒到受咒诅的外邦地,是多么地具有讽刺意味。


而这个人---以利米勒,他和他一家人的名字也极具意味:“以利米勒”也由两个字组成,“以利”是“我的神;”“米勒”是“王;”所以,“以利米勒”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我的神是王。”他的妻子“拿俄米”的名字是“甜美”的意思。显然,以利米勒没有活出他父母的期望,在举国属灵荒芜的世代,以利米勒也未能幸免。他属灵光景的低落和颓废从他为自己两个儿子所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玛伦”的意思是“有病,软弱”“基连”的意思是“孱弱,败亡。”在饥荒年代所生的儿子“有病”“孱弱”大概也不足为怪,但以利米勒的灵性肯定也像他给儿子所起的名字一样:既“有病”又“孱弱。”


当以利米勒看他周围的环境,他所看到的尽是黑暗,没有一点曙光。他完全忘记了他的父母给他的名字的寓意:我的神是王!他的生活是凭眼见而不是凭信心。饥荒多是耶和华神对他悖逆犯罪百姓的管教,然而以利米勒完全忘记了,“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以利米勒完全丧失了多年后以色列大卫王所表达的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诗29:10)


以利米勒失去了属天的眼光,失去了属灵的定见,生命中的决定随外面环境的变化而起伏,可想而知,凄凉的结局便是无可避免。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得1:3-5)


丈夫和父亲是一家之主,这也是神对丈夫和父亲的托付,他的作为常常决定一家人的命运!眼光产生定见,定见决定命运!


拿俄米是一个聪明甜美的女子,但当她嫁给以利米勒,就注定成为一个“苦命人。”先是一家人遭遇国中饥馑;后来跟随丈夫携带儿子外出逃荒,流浪异乡。谁知不久丈夫又撒手人寰,留下他和两个儿子。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人操办成家,还没有片刻安息,如今两个儿子又先后离她而去,人之命运的凄惨大概莫过于此。


这是《路得记》中引出的第一个人生论题---死亡。


以利米勒一家六口人死去三个,而且都是养家的男人,留下拿俄米一个年长寡妇带两个年轻寡妇,没有依靠,没有指望。死,对逝者通常被认为是凄惨和不幸;对活着的人,它留下的是不尽的哀伤和无望。


东方文化对“死”的话题一向是避讳莫深,“死”是一个人们竭力避免提及的字眼,于是便发明许多关于“死”的替代词。汉语中有关“死亡”的替代词汇至少不下一百多种。


卒、亡、故、逝、殁、毙、殒、殂、殇、丧、终、诛、戮、杀;…


辞世、去世、弃世、下世、逝世、谢世、厌世、溘逝、仙逝、病逝、早逝、夭逝、天逝、毙命、绝命、丧命、非命、亡命、断命、没命、殒命、病亡、断气、咽气、疾终、气绝、气尽、病故、丧终、蒙难、落难、自绝、自杀、自尽、杀身、暴亡、身亡、殉亡、骤亡、阵亡、丧生、遇难、被害、升天、归天、归西、登仙、涅盘、圆寂、牺牲、殉国、殉难、殉职、献身、捐躯、就义、永别、安息、寿终、长眠、百年、作古、合眼、瞑目、驾崩、夭折;…


翘辫子、上西天、见阎王、吃枪子、蹬腿了、断气了、玩完了、完蛋了;…(咒诅性字眼)


与世长辞、溘然长逝、寿终正寝、命赴黄泉、撒手人寰、巨星陨落、兰摧玉折、香消玉损、粉身碎骨、惨遭不测、以身殉职、慷慨就义、为国捐躯、壮烈牺牲、永垂不朽;…


呜呼哀哉、一命呜呼、一命归阴、脑袋搬家、吹灯拔蜡、见马克思、进太平间…(调侃性字眼)


 心脏停止了跳动、献出宝贵的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活在我们的心中…


人为什么怕死?因为人被造就有追求永生的倾向。“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11)


耶稣基督对罪人的拯救,正是解决人死亡的问题。“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中国农村的殡葬及城市的殡仪馆常有悲痛欲绝的哭号,相比之下西方基督徒的葬礼却显得平静得多,常在赞美的诗歌和感恩的祷告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有时甚至包括诙谐和幽默的场面。仅凭这一点,所有人都应当相信接受主耶稣基督。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关于我们

2003年,一群来自母会海华郡中华圣经教会(CBCHC)的基督徒领受神的异象,有感于巴尔的摩地区众多华人同胞的福音需要,于同年9月租用 Shelbourne Baptist Church 的场地开始聚会,并成立巴郡中华圣经教会 (CBCBC)。教会于2017年9月搬至新租用的Holy Nativity Lutheran Church,主要服事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周边学校的华人学生学者,在美国出生的亚洲人, 及跨文化和美国的家庭。我们除了主日中文崇拜,还办有成人主日学以及针对学前班和学龄班的主日学,同时提供婴儿照看。

​联系方式

任运生牧师            

电话:443-839-7615

邮箱:yren001@hotmail.com

​微信:yren0011

 

林锦源(Aaron)长老

电话:410-660-8569

邹静长老

​电话:443-364-8348

订阅教会周报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Google+ Icon

© 2019 by CBCB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