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四十八)---神在你生命中有何带领预备?

  • cbcbcbaltimorecoun
  • 6月16日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你是否曾在某个关键时刻经历过神奇妙的引领、预备、安排?也许是一段你不明白为何要经历的过去,某项曾经觉得无关紧要的身份、技能,甚至是一段看似平凡的背景,最终却成为神在你生命中成就祂计划的重要一环。


《使徒行传》22章,面对犹太群众的愤怒,保罗被罗马兵丁捉拿。正当他被捆绑将要遭受鞭打拷问之际,保罗说出自己是罗马人的身份,让事情彻底反转。这并非偶然,而是神在他生命中早早的预备。


今天,让我们思想:神在我们生命中有何带领和预备?回顾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你是否发现那看似平凡背后神不平凡的作为?


一.艰难的环境


《使徒行传》21-22章,犹太人看见保罗在圣殿,就下手拿住他想要杀他。千夫长接到报信,带领兵丁赶到吩咐将保罗用两条铁链捆锁,保罗却请求千夫长允准他向百姓说话。保罗用希伯来母语向想要杀他的犹太民众讲述自己得救的见证。一开始群众都安静地聆听保罗的分享,直到保罗提到一个字“外邦人。”


“主向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地往外邦人那里去。’众人听他说到这句话,就高声说,‘这样的人,从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徒22:21-22)


犹太众人安静地聆听保罗的见证,但当他们听到“外邦人”这个字时,便一下子爆发了:“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


犹太人为什么一听到“外邦人”就如此愤怒?首先,犹太人自认为是神的选民视外邦人如狗,所以彼得到哥尼流家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徒10:28)


尤其让犹太人无法接受的是,保罗所传讲的信息,外邦人竟然可以和犹太人一样得救,而且不必经过皈依犹太教、施行割礼、遵守摩西律法?


有关保罗的谣言早已四处流传,“这就是在各处教训众人, 糟践我们百姓和律法并这地方的。”(徒21:28)如今保罗亲口说出,耶稣差他到外邦人那里去。于是众人便一下子炸锅,“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


看起来保罗的见证似乎是被犹太众人打断了,实际上保罗已经讲完圣灵要他当讲的话。徒22:3-21已经是一篇完整的见证。这段经文所构成的反向对称结构如下:


A. 保罗从外邦来到耶路撒冷(3节);

 B. 保罗曾逼迫门徒(4-5a);

  C. 保罗奉公会之命离开耶路撒冷(5b);

   D. 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见到异象(6-11节);

    E. 亚拿尼亚宣告保罗痊愈(12-13节);

     F. 亚拿尼亚传达保罗的使命(14-15节);

    E1. 亚拿尼亚催促保罗受洗(16节);

   D1. 保罗在耶路撒冷圣殿见到异象(17-18a);

  C1. 保罗奉耶稣之命离开耶路撒冷(18b);

 B1. 保罗曾逼迫门徒(19-20节);

A1. 保罗从耶路撒冷被差往外邦(21节)。

(摘自综合圣经解读)


“众人喧嚷,摔掉衣裳,把尘土向空中扬起来。”(徒22:23)


这一系列的动作,表达犹太人极端的愤怒和弃绝。


喧嚷:高声喊叫,群情激愤,表示犹太众人对保罗的言论感到极大的冒犯和愤怒。


摔衣:类似旧约的撕裂衣服,表示犹太人情绪爆炸、无法克制的愤慨和谴责。


扬尘:犹太人表达断绝关系通常是跺去脚上的尘土,此处犹太人却是将尘土向空中扬起来,表示彻底的弃绝,甚至暗示接下来会采取暴力行动。


犹太人口里喊着“除掉他!”然后用摔掉衣服、扬起尘土的肢体语言,表达他们一定要除掉保罗的决绝。


“千夫长就吩咐将保罗带进营楼去,叫人用鞭子拷问他,要知道他们向他这样喧嚷,是为什么缘故。”(徒22:24)


千夫长曾经三次试图审问保罗要得知实情。


第一次,他将保罗捆锁,盘问他“是什么人,做的是什么事。”(徒21:33)但盘问被犹太众人的喊叫所淹没未能成功。


第二次他吩咐将保罗带进营楼去审问,他准备叫人用鞭子鞭打拷问保罗。刚才保罗用希伯来话向百姓讲话,千夫长大概似懂非懂。他一定很困惑,为什么犹太人安静地听保罗分诉却突然爆发,恨不得要把保罗撕碎,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千夫长料定保罗不是什么好人,他一定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才触犯犹太人的众怒。基于保罗一定是个罪犯的判断,千夫长便吩咐手下鞭打拷问保罗,以便从保罗口中得到口供。


罗马人所用的鞭子,是比较短的皮鞭,顶端带有金属或动物的骨头,这样的鞭打常常使受刑者皮开肉绽,非死即残。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所遭受的正是这种残酷的鞭笞。


二.神保守引领


“刚用皮条捆上,保罗对旁边站着的百夫长说,‘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徒22:25)


罗马的鞭笞通常是扒去衣服,捆绑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和姿势,使鞭打更具伤害的果效。


罗马百夫长照例吩咐将保罗用皮条捆上准备鞭打,保罗对他说,没有定罪就鞭打一个罗马公民,这样合法吗?


据说当时罗马帝国境内具有罗马公民身份的人只有5%左右,因此公民身份及其珍贵。保罗的时代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对罗马公民(Civis Romanus)提供了显著的保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免受任意逮捕和酷刑


根据《瓦列里安法》(Lex Valeria,公元前509年),罗马公民不得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任意逮捕,禁止对公民施加酷刑(如鞭笞)作为审讯手段。这正是徒22:25-29保罗行使公民权使自己免受鞭打的结果。


2.       公平审判与上诉权利


罗马公民有权在正规法庭(通常由总督或地方行政官主持)接受审判,而非被私刑或草率处置。公民可以要求将案件移交至罗马本地的最高法庭或皇帝本人审理。使徒行传二十五章,保罗在被控扰乱治安时,援引公民权要求将案件上诉凯撒(徒25:10-12)。


3.       免受某些羞辱性惩罚


根据《波尔基安法》(Lex Porcia,公元前2世纪),禁止对公民施加某些羞辱性或残酷的刑罚。使徒行传十六章,保罗在腓立比被地方官非法棍打,事后他用公民身份,迫使官员道歉(徒16:37-39)。基于同样法律,罗马公民的死刑执行方式比较体面,比如根据教会传统保罗最后殉道是斩首,而彼得殉道是被倒钉十字架。


那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呢?


类似于今日获得美国公民权的途径:婚姻、出生公民权、杰出贡献者、投资移民(花钱购买)等。当时罗马公民身份大概也是通过出生、奴隶获释成为自由民、皇帝授予对国家有贡献者、在革老丢时代的用钱购买(通常涉及贿赂)等。


正因为如此,如果地方官员非法对待罗马公民,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比如丢官或严厉处罚。这就是为什么在腓立比,“官长听见他们是罗马人,就害怕了。”(徒16:38)而在徒22章这里,千夫长也害怕了,“千夫长既知道他是罗马人,又因为捆绑了他,也害怕了。”(徒22:29)


“百夫长听见这话,就去见千夫长,告诉他说,‘你要作什么?这人是罗马人。’千夫长就来问保罗说,‘你告诉我,你是罗马人吗?’保罗说,‘是。’千夫长说,‘我用许多银子,才入了罗马的民籍。’保罗说,‘我生来就是。’”(徒22:26-28)


百夫长一听到保罗说自己是罗马人立刻跑去见千夫长,“你要做什么?这人是罗马人。”根据百夫长说话的神情和语气,就可以感受到他的惊慌失措。


千夫长也感到吃惊,他赶快去询问保罗,“告诉我,你是罗马人吗?”保罗回答:“是!”


千夫长完全想不到,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看起来不起眼、会说希腊语、拉丁语的犹太人,竟然是罗马公民。


难道千夫长不担心保罗说谎吗?不!因为任何外人隐瞒自己的身份、谎称自己是罗马公民,一旦查出面临的后果是死刑!因此,千夫长完全相信保罗说的是真实的。


千夫长说,“我用许多银子,才入了罗马的民籍。”但保罗说,“我生来就是。”


在罗马皇帝革老丢统治时期(公元41-54年),罗马公民权可以通过购买获得(通常伴有贿赂行径)。购买获得公民权的人通常将皇帝的名字作为自己氏族名。


千夫长的名字是革老丢吕西亚(徒23:26),吕西亚是希腊名,暗示千夫长原是希腊裔,花了许多银子才买来自己的罗马公民权,然后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皇帝的名字,就成了革老丢吕西亚。


“于是那些要拷问保罗的人,就离开他去了。千夫长既知道他是罗马人,又因为捆绑了他,也害怕了。”(徒22:29)


那些原本要鞭打拷问保罗的人,立刻(immediately)躲开了,就连千夫长因为捆绑了保罗也害怕了。


用钱买的公民身份被认为是二等公民,生来就是公民的被认为是一等公民。现在,千夫长这二等公民,竟然捆绑了保罗——生来就是的——一等公民,如果保罗上告揭发,千夫长定是吃罪不起,他怎能不害怕呢?


因此,保罗的罗马公民身份,在关键时刻拯救保罗免受鞭打,这是神在保罗还没有出生之前就早早地已经为他预备好了。


三.随时的见证


“第二天,千夫长为要知道犹太人控告保罗的实情,便解开他,吩咐祭司长和全公会的人,都聚集,将保罗带下来,叫他站在他们面前。”(徒22:20)


这是千夫长第三次试图查明保罗被众人反对、喊叫、甚至杀害的原因。这一次他改变方式,他释放了保罗,吩咐祭司长和犹太公会成员聚集,将保罗带到他们面前查问。


保罗曾经也是公会成员,这些人有的是他昔日同僚。如今,在至高神的干预和安排之下,保罗终于有机会自归信耶稣基督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犹太公会——这统管犹太人宗教和社会事务的精英集团面前,系统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见证。


保罗生来就是罗马公民,但他从来没有显露、更没有炫耀自己的身份,只在关键时刻使用为着福音和教会的需要。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中,保罗三次使用他的公民权,都是为了福音的缘故。


第一次在腓立比,保罗赶出一个是女仆身上的污鬼,断绝了她主人们发财的门路。于是女仆的主人们揪住保罗和西拉带到官长面前,官长不问青红皂白就吩咐人将保罗、西拉用棍严打,然后投入监牢。


也许你想,保罗此时应该声明自己罗马公民身份以免去皮肉之苦。但保罗显然没有使用他的这一权利。为什么?保罗做事向来有神清晰的带领,他从不凭自己的血气行事。


回头看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的经历,如果没有他们被棍打下监,就没有他们半夜在监牢里唱诗赞美神,也就没有地大震动监门全开的神迹,也就没有禁卒一家的得救。腓立比教会也许仍然存在,但很可能不是后来腓立比教会的样式。因此保罗此刻没有使用他罗马公民的权益,也是为着福音的缘故。


但第二天官长要释放他们的时候,保罗反而又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要求官长道歉并亲自领他们出监。这又是为什么呢?为着腓立比教会的缘故。保罗担心自己离开之后,腓立比教会遭受官府的逼迫,特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对腓立比教会具有保护作用,免得地方官府肆意非为。


第二次就是使徒行传22章,千夫长吩咐人要鞭打拷问保罗。这一次是毫无意义的无端受苦,而且罗马的鞭打是非死即残,侥幸不死也需要好几个月的养伤才能恢复。保罗有从神而来的带领,他还有尚未完成的工作要做。因此,信徒也当学会保护自己,没必要无端受苦,更不要自讨苦吃。


保罗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保罗此次在耶路撒冷被捕之后,他一共有四次的公开见证:第一次记载于使徒行传22章,保罗对耶路撒冷暴乱的犹太民众作见证;第二次使徒行传23章,保罗对犹太公会作见证;第三次使徒行传24章,在罗马巡抚腓力斯面前受审时作见证;第四次使徒行传26章,保罗在亚基帕王和巡抚非斯都面前受审时作见证。


印证了主耶稣呼召保罗时的预言:“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徒9:15)


保罗的见证还没有到此为止,他还要到罗马去,这是保罗一贯的心愿,也更是主耶稣基督的旨意。


“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23:11)


保罗第三次使用他罗马公民权,是在使徒行传25章。新任巡抚非斯都上任,犹太人的首领要求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受审,其实他们已经安排好在路上埋伏杀他。非斯都想讨好犹太人,就问保罗是否愿意上耶路撒冷受审。保罗看到非斯都有意将自己从凯撒利亚送回耶路撒冷,这与耶稣基督的旨意相违,便又一次行使公民权利,主动提出要上诉于凯撒。再次可见,保罗是为着神的旨意和福音的缘故。


如果保罗没有成为罗马的囚犯,他大概永远没有机会向那些特殊群体作见证。


保罗在耶路撒冷的经历,让我们看到至高的神如何保护自己的仆人,并且最终将外邦人的使徒保罗送到象征地极的罗马,虽然是以囚犯的身份。耶稣基督福音的使者、教会历史上最重要的宣教士保罗进入罗马,受到最高规格的安全保障及全程护送,并且由罗马政府出资。不仅看到神的至高主权,也看到神的幽默和大能:祂可以调动宇宙所有力量,为祂忠心的仆人鸣锣开道!


神在使徒保罗身上还有哪些特别的预备?


1. 独特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保罗生于大数,精通希伯来圣经,精通希腊语文,熟悉希腊哲学和修辞学,为他跨文化宣教奠定坚固基础。


2. 戏剧性的归信经历

大马色路上的奇遇,主耶稣亲自向他显现,完成从凶手到使徒的转变,成为外邦人的福音使者。


3. 属灵的呼召与异象

神多次通过异象和圣灵的引导直接干预保罗的生命:比如眼睛复明,主在异象中指引他离开耶路撒冷,马其顿的呼召,在哥林多主在夜间异象中的鼓励等。这些使保罗坚定信心、忠于使命。


4. 试炼与磨练

神允许保罗经历诸多试炼,如鞭打、监禁、船难和反对,“肉体上的刺”等,使他谦卑依靠神主,成为坚韧的属灵领袖。


5. 同工与教会的支持

神为保罗预备了同工,如巴拿巴、西拉、提摩太、提多、路加等,以及各地教会的支持。通过团队合作,使保罗的宣教事工更有果效、影响深远。


6. 书写新约书信的恩赐

神赐予保罗深刻的属灵洞见和写作能力,使他撰写了新约中十三封书信,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基石,持续造就历世历代神的教会。


7. 罗马公民身份的保护

保罗生来是罗马公民(使徒行传22:28),这在当时是稀有且尊贵的身份,为保罗四处奔走传道提供方便和保护。


8. 被提到三层天的经历

保罗曾被提到三层天,领受耶稣基督有关教会那旷古隐藏的奥秘。


总之,神在保罗生命中有许多特别的预备,包括---


多元文化背景、戏剧性的归信、属灵异象引导、艰难困苦磨练、众多同工支持、书信写作恩赐,罗马公民身份、三层天的启示…


这些预备共同塑造保罗成为“外邦人的使徒”,使他能跨越文化、地理和政治障碍,传播福音,建立教会,并通过新约书信影响后世。所有这些并非偶然,而是神的主权计划,为保罗的使命量身定制。


保罗的故事讲完了,现在回头看一下我们自己。


在你的生命中,神有特殊的预备是在其他人身上所没有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你每一个经历都不会浪费。应当思想这些奇特的经历,是否神使用你向人传福音的特别预备呢?


我迄今经历至少十次丧命的危险,回头看都是神奇妙的拯救,留下我的性命为要服事祂。


小时候两次出麻疹,这种病传染性很强,那时候尤其在贫困山村几乎是不治之症,有许多婴孩因此丧生。我母亲给我讲,我眼看没救了,我的舅舅从十几里外请一个农村先生深夜赶到山沟的我们家,我算捡回来一条命。


两次溺水差一点儿淹死,一次被村里大两岁的伙伴救出来,一次被我三哥救出来。


一次中电。小时候我们村没电,上小学时和别人去离家十几里的矿上玩,半路上看见一条火线拉倒一个打麦场上,我伸手去抓就粘在上面,倒地后松开。


两次得自发性气胸,被送到急救室抢救。


两次车祸,一次在北京,一次在巴尔的摩。在北京那次是我骑自行车带着我母亲,从北医送她到火车站坐火车回老家,横穿马路时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小轿车撞上,自行车扭成了麻花状,我母亲一个月不能走路。在巴尔的摩那次是我突然在路上做U-Turn,极为危险。


一次在Ocean City 海边差一点儿被大浪卷进大海。还有一次就是2004年底查出患有鼻咽癌。


这十几次的危机,都蒙神奇妙的拯救,经历神丰盛的恩典。我常说,神的真实我几乎可以用手摸得到。


上高中时身体极为虚弱,经常头疼,医生说是神经衰弱。我不敢闻任何的怪味,一闻到怪味就头痛欲裂。我自己说,不能学医、不能学化学,加上自己懦弱胆怯,怕在人前说话,自认为也当不了老师。但令人费解的是,我阴差阳错地既学了医,又是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又当了老师。这三样我不愿意、也不能做的都做了。又几年过后,神把我的这职业又全都拿去了。


在穷困偏僻的山沟长大,也做过大学的老师,这使得我可以像保罗说的那样,“对着尊贵、卑贱、老幼作见证。”(徒26:22)

博士论文答辩时,要将论文送出去,请二十个评委对论文进行评估,结果几乎所有的二十个评委都说,“综述写得好。”这为我今天书写超过六十万字的圣经新旧约概论做了预备。


鼻咽癌被神奇妙医治,从此我帮助了很多癌症病人,我去探访、劝慰他们时,他们能够听得进去。


当老师时练习快速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名字,使我在教会里也可以很快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以及电话号码等。


所以弟兄姐妹们,你从小到大迄今所有的经历,都是神精心为你预备的,为要使你成为神手中的器皿,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成为神手中的器皿,甘心被神使用,为着福音的缘故?


大卫在诗篇上说,“凡敬畏神的人,你们都来听!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诗66:16)


保罗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腓1:12)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Commenti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关于我们

2003年,一群来自母会海华郡中华圣经教会(CBCHC)的基督徒领受神的异象,有感于巴尔的摩地区众多华人同胞的福音需要,于同年9月租用 Shelbourne Baptist Church 的场地开始聚会,并成立巴郡中华圣经教会 (CBCBC)。教会于2017年9月搬至新租用的Holy Nativity Lutheran Church,主要服事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周边学校的华人学生学者,在美国出生的亚洲人, 及跨文化和美国的家庭。我们除了主日中文崇拜,还办有成人主日学以及针对学前班和学龄班的主日学,同时提供婴儿照看。

​联系方式

任运生牧师            

电话:443-839-7615

邮箱:yren001@hotmail.com

​微信:yren0011

 

林锦源(Aaron)长老

电话:410-660-8569

邹静长老

​电话:443-364-8348

订阅教会周报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Google+ Icon

© 2019 by CBCB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