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十七)---教会逼迫与神道兴旺

                                                                                                                                                                                                           徒12:1-24


教会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逼迫。使徒行传第二章,圣灵在五旬节降临,彼得向群众讲道,信而受洗的有三千人,教会正式诞生。第三章彼得医治一个生来瘸腿的人,然后向围观的众人讲道。第四章祭司长和守殿官忽然来拿住使徒,威胁他们不许再奉耶稣的名讲论。但彼得约翰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20)


使徒行传第五章逼迫升级,因为使徒们不愿向大祭司妥协:“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公会的人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被迦玛列阻止,门徒被鞭打后释放了。使徒行传第六章,门徒继续增多,以色列的长老、文士、祭司长等终于忍无可忍,他们捉拿了司提反并用石头打死他,从此开始,耶路撒冷的教会便大遭逼迫。


使徒行传十二章,对教会的逼迫由宗教势力转向政治势力,一个新的权势人物---希律王开始逼迫教会。


纵观教会历史,教会遭受逼迫从来没有停止,但哪怕是最残酷的逼迫也不能阻止教会的成长,因为主耶稣说过,“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太16:18)因此,遭受逼迫与教会成长,这个模式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使徒行传十二章几个关键人物的出现,构成这一章内容的天然段落划分:雅各殉道(12:1-5),彼得出监(12:6-19),希律之死(12:20-23),神道兴旺(12:24)!


一.雅各殉道


“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徒12:1-2)


这个希律是亚基帕一世,是大希律的孙子。他具有犹太人血统,因为他的祖母马利安妮(Mariamne I)乃是犹太马加比家族的后代,哈斯摩尼王朝的公主,因此他竭力向犹太人示好。亚基帕一世出于政治目的,讨好犹太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逼迫教会是他讨好犹太人的主要手段。他用刀杀了雅各,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就又下手拿住彼得投在监里。


说到希律,新约圣经对希律家族共记载四代成员,全部都因作恶多端而留下臭名昭著的罪恶历史。第一代大希律屠杀伯利恒两岁以里的男孩(太2:1;路1:5);第二代希律安提帕囚禁杀害施洗约翰、戏弄主耶稣(太14:1-3;可6:16;路3:1; 19;9:7; 9; 13:31-32);第三代希律亚基帕一世杀害雅各、捉拿监禁彼得,后被虫咬死(徒12:1-6;19-23);第四代希律亚基帕二世(此人罪债略轻)审讯保罗(徒25:13-26:32)。


一个家族,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影响和传承究竟是什么,很值得基督徒父母的深思。


雅各就是使徒约翰的哥哥。雅各和约翰曾经向耶稣祈求坐在主的左右(可10:35-40),耶稣问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可10:38-40)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向耶稣所求的,竟以这样的方式成就和应验了:在十二使徒中,雅各第一个被杀(徒12:2),约翰被流放(启1:9)最后一个离世,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确坐在了耶稣的左右两边。


“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时正是除酵的日子。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监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意思要在逾越节后,把他提出来,当着百姓办他。”(徒12:3-4)


希律把彼得收在监里,意思是在逾越节之后公开审判处死。犹太人喜悦基督徒被杀,逾越节后在众人面前公开审判处罚彼得,可以使希律获得更大名声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捞得政治利益。


然而彼得以擅长从严密把守的监牢“越狱”而闻名。使徒行传第五章记载,大祭司和撒都该人将使徒锁在监里,大张旗鼓地召集公会的人审判使徒。但当差役到了,监牢关得极为妥当,看守的人站在门外,但及至开了监门里面却一个人都没有。试想,大张威势的法庭准备就绪,但却没有犯人前来受审,那是一件令犹太宗教领袖非常尴尬的事。


希律显然听说这事,为了吸取上次犹太人的教训,希律加强了看守的力度。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两边两个人用铁链与彼得锁在一起,另外两个一前一后站立看守,每六个小时换班一次。这样的把守,料定彼得插翅难飞。


然而,四个兵丁轮流看守彼得,正如兵丁把守耶稣的坟墓一样,希律和犹太宗教领袖同样的愚蠢可笑。希律的愚不可及从反面印证一点:凡事要把神的因素考虑在内。


“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徒12:5)


雅各被杀,从下文得知彼得再一次神奇出监。


为什么?为什么神没有救雅各只单单救彼得呢?


难道神爱彼得比爱雅各更多一些吗?难道是教会没有为雅各祷告只为彼得祷告了吗?是教会为雅各祷告时没有信心吗?

我们知道,上面所有这些问题,答案都是No!在教会历史中,总有人为主殉道,也总有人被主搭救,这都是神自己的主权和美意。


回到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有残障,而有些孩子从小就有运动的天赋?


类似的“为什么”还有许多,我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无法像神那样看到事实的全部及其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们不知道答案,但我们相信神有祂自己的美意。唯有在各样的患难和处境中依然信靠神,相信祂使用我们的苦难建造我们的品格来荣耀祂自己的圣名!当有一天回到神的身边时,我们将知晓所有的答案!


二.彼得出监


“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徒12:6-7)


设想这幅图画:第二天彼得将要被提出监受审,雅各已经被杀,可想彼得的结局高度可能是同样的下场,因为这是犹太人所喜悦看到的。而且彼得会在众人眼前被杀,那是希律精心设计为自己贴金的隆重场面。


然而此时彼得却在两个看守的兵丁中间沉沉地睡着了,彼得熟睡到什么程度?需要天使去重重地拍他才把他拍醒。“拍”英文翻译为“strike”,有“重重地击打”,“用刀剑攻击”等意思。彼得在将被处死之前,沉沉地睡着了,需要天使猛烈地拍打他才能把他拍醒,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样的场景?令人惊异、难以置信! Marvelous!


彼得为什么在死到临头时仍然可以呼呼大睡?


老子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提比里亚海当彼得亲眼目睹他死而复活的救主耶稣基督活生生站在他面前,并且三次坚立他,“你爱我吗?” 从此若有人再拿死来恐吓彼得,那已经完全不奏效了!


更重要的是,主耶稣那次向门徒显现时,亲自给彼得有特别的应许:“‘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约21:18-19)


因此彼得坚信,希律根本杀不了他,所以他可以放心安睡。这才叫真正的信心!


“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 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彼得醒悟过来,说,‘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徒12:8-11)


天使拍醒了彼得,铁链从他手上脱落下来。天使吩咐彼得,束带、穿鞋、披外衣,跟着出来。过了两层监牢,到了临街的铁门,铁门自动打开。走了一条街,天使离开他去了。


有趣的是,那些看守的兵丁同样沉沉地睡了,而且一直不醒,真是奇怪。第七节特别提到,当天使到来时,“屋里有光照耀。”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野地的牧羊人显现,有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人就甚惧怕。那是在空旷的野地,如今在监牢的内室,那强光竟然无人察觉、无人惊怕?


彼得开始以为是见了异象,就如他在硝皮匠西门家的房顶上所见的一样。然而,当他在大街上走了一条街之后,睡眼惺忪的彼得突然醒悟过来,这不是在做梦,乃是主差遣天使,救他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所盼望的,因为查办彼得,希律和犹太百姓是不谋而合。


“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徒12:12-15)


这大概是本章最为令人兴奋又最为幽默的一段记载:彼得被关在监里,第二天也要被提出来受审,极有可能同样被杀。教会的众信徒聚在一起,为彼得切切地祷告神,求神拯救彼得脱离希律的手。


神垂听了众人的祷告,差派天使救彼得神奇出监。如今彼得就站在门外用力敲门,使女罗大欢喜(overjoyed)得顾不得开门,而其他的众人异口同声地说罗大是疯了。


这段记录的幽默之处在于,只有一个人使女罗大知道真相,但她却欢喜得顾不得开门;剩余的人都不知道真相,反而都以为罗大疯了。众人情词迫切地祷告,当神答应他们的祷告时,他们竟然都不相信。


想起一个故事,一地久旱不雨,众人聚集祷告求神降雨,中间只有一个小孩带着雨伞,众人嘲笑他:大晴天你带雨伞干什么?小孩答曰:“难道我们不是祷告求神降雨吗?”


弟兄姐妹们,你是否相信神垂听你的祷告祈求?信徒所有的祷告,神都垂听而且也都有回应,神的回答有三种而且必居其一:Yes(是), No(不), Wait(等)!


耶路撒冷教会信徒如此小信的祷告,竟然蒙神垂听,这对同样小信的我们是很大的安慰。


当你祷告的时候,相信神的垂听和答案。当神的答案来到的时候,不要惊奇,只要顺从,并要为此感恩!这是我们祷告时应有的态度。祷告不是要得到神的应允,乃是要抓住神自己!


“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徒12:16-17)


先是罗大来应门,但她欢喜得顾不得开门,就回去告诉众人这好消息。彼得在外只得不住地敲门,众人开了门,看见彼得,就甚惊奇。彼得告诉他们主救他出监的经过。吩咐把这事告诉雅各,即主耶稣的兄弟,就出去往别处去了。因为兵丁很快将发现彼得又一次越狱逃脱,定会全城搜索。彼得不愿连累大家,便出去往别处去了。


彼得到底去了哪里?圣经没有说明,但彼得很可能离开了耶路撒冷,期间可能到访过安提阿(加2:11),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彼前1:1)等地。


“到了天亮,兵丁扰乱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徒12:18-19)


彼得又一次神奇逃脱,兵丁一阵大乱。希律四处搜寻彼得却寻不着禁不住大怒,便下令将看守的兵丁拉出去杀了。可怜这十六个看守的兵丁死得“冤枉”。虽然任何一个罪人的死都不冤枉,但希律将他们以玩忽职守之罪名处死,实在是冤枉他们了。即使希律自己亲自把守,彼得仍然是要从他眼皮子地下大摇大摆地走出监牢。可恶的希律没有自知之明,又没有宽宏之心,以残酷手段处死十六名手下,实乃狂妄的暴君。


耶稣三个最亲近的核心门徒,在神主权安排之下雅各首先被杀,成为“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启6:11)的样板,以视死如归的殉道来见证主的名。彼得却两次被主神奇拯救出监,以传扬福音、宣讲圣道、建造教会来见证主的名。约翰蒙神保守,是最后一个离世的使徒,写出高举基督的护教学精华《约翰福音》以及揭示未来之事的神圣启示《启示录》,以文字来见证主的名。他们都有神所预备荣耀的冠冕为他们存留!


三. 希律之死


“后来希律离开犹太,下该撒利亚去,住在那里。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他们那一带地方,是从王的地土得粮,因此就托了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来求和。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对他们讲论一番。百姓喊着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 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徒12:19-23)


希律离开耶路撒冷来到凯撒利亚。不知何种原因,推罗西顿的人得罪了希律,王对这一地区的人非常不满。推罗、西顿都是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城市,他们依赖加利利地区的粮食供应。而加利利地区此时受希律亚基帕的管辖,于是推罗西顿的人很可能贿赂希律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希望透过他向希律王求和。


有人前来求和,激发了希律洋洋自得的帝王情怀,于是他便定下日期,穿上朝服,坐在王位上,对着来朝拜的人,发表一篇居高临下的讲论。推罗西顿的百姓也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高声喊叫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


希律只顾享受这种众星捧月、乐在心头的滋味,忘记了自己不过是人而不是神,他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归荣耀于神。于是希律遭到主使者的即刻惩罚,他的内脏被虫子所咬。根据《犹太古史》记载,希律突然腹部剧痛,被人抬回宫中,不日暴毙。


希律挖空心思要将彼得置于死地,结果自己却死于非命。神真是轻慢不得的!


被虫咬死是一种极为耻辱的死法,这是希律妄自尊大的下场。希律的结局,正是今日那些狂妄自大、与神为敌、逼迫教会之人的前车之鉴。不要把神的忍耐宽容当做是可以任意妄为的机会。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


弟兄姐妹朋友们,不要让你的职位或成就令你产生骄傲的心。因为骄傲能迷糊你的双眼,使你远离真理远离神。一个人一旦有傲慢之心,那就离他的失败跌倒不远了。


“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徒12:24)


逼迫并不能阻挡神的事工,反而使神的教会更加兴旺,因为主耶稣基督曾经应许,“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


犹太的宗教势力和希律王政治势力联手逼迫教会,残害主的仆人,但他们逼迫教会的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


哪里有逼迫,哪里就有教会的复兴。但这是不是说,那些逼迫教会的人是帮了神的大忙吗?像有人所说的,犹大卖主是帮了耶稣的大忙了吗?不!那些与神为敌、逼迫教会、残害信徒的人,总有一天要收获他们作恶的工价,但神的旨意则始终无人可以抵挡!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