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约翰福音信息之二十五---危机中的信心

约4:43-54

一个人所活出来的生命形态绝不会超过他心中的所信。你心里相信什么,你活出来就是什么样式。如果你相信金钱重要,你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聚敛财富。如果你认为权力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收益,你就会挖空心思的去获取权利。如果你认为人脉关系(network)对你的职业生涯或者日常生活无比重要,你就会竭尽全力的进入某一个社会圈子。总之,你心中的所信,决定你的生命形态、质量、价值,以及你最终的结局和命运。


然而,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或一场危机的突然降临,你会发现,所有的权利、财富、人脉都一下子变得一无用处。约翰福音第四章所记载的一个大臣,正是处于这样的光景。


“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祂,求祂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约4:46-47)

“Once more He visited Cana in Galilee, where He had turned the water into wine.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royal official whose son lay sick at Capernaum. When this man heard that Jesus had arrived in Galilee from Judea, he went to Him and begged Him to come and heal his son, who was close to death.” (John 4:46-47)


圣经没有说明这个大臣的身份,他可能是希律王手下的一个官吏,或者是罗马军营中的一名官长。无论如何,权利,财富和人脉这三样东西,他应当一无所缺。然而,他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一场危机,他的儿子生病快要死了(at the point of death),这个大臣突然发现,他用尽了所有资源,仍然无力拯救他的儿子。


设想一下,儿子生病,高烧不止,生命垂危,做父母的是怎样的心急如焚,犹如刀割?古往今来,愿意舍己身为要换取儿女性命的父母不在少数,虽然相反的情形却少之又少。


这正是这位大臣所处的光景,儿子生命垂危将要死去。在用尽了一切资源之后,当他听说耶稣从犹太回到了加利利,他便不顾20英里的长途跋涉,迫不及待地从迦百农赶往加利利的迦拿,求耶稣下去医治他的儿子。


然而,当他见到耶稣时,耶稣似乎并不那么热心。耶稣说了一句话,几乎是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8)

"Unless you people see miraculous signs and wonders," Jesus told him, "you will never believe." (John 4:48)


耶稣这话是对谁说的?“耶稣就对他说”(Jesus told him),所以很显然,主耶稣是对这个大臣说的,但又不是单单对这个大臣说,因为“你们总是不信”的“你们”是复数,英文译作 “you people,” 所以主耶稣是对在场的所有人说,“若不看见神迹,你们总是不信。”


主耶稣这话甚至包括大臣一家所在的迦百农城的人,因为主耶稣曾经责备过迦百农人的不信。

“迦百农阿,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它还可以存到今日。”(太11:23)


“And you, Capernaum, will you be lifted up to the skies? No, you will go down to the depths. If the miracles that were performed in you had been performed in Sodom, it would have remained to this day.” (Matt 11:23)


主耶稣为什么说这话?


“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约4:44)

“Now Jesus Himself had pointed out that a prophet has no honor in his own country.” (John 4:44)


主耶稣曾说, 先知在本地本家是不受欢迎的。如今,当主耶稣从撒马利亚回到加利利,加利利人却接待祂,因为“看见祂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约4:45)所以,在主耶稣的家乡加利利,人们接待耶稣,是因为看见祂所行的神迹奇事。


但因看见神迹奇事而有的信心,并不是耶稣基督所悦纳的信心,并不是因认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而有的真信心。


主耶稣这句话,显然是对犹太众人的责备,但这个很可能是外邦人的大臣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冒犯,他并没有知难而退,耶稣的话反而激发了他的信心,他更加情词迫切地恳求。


“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约4:49)

“The royal official said, "Sir, come down before my child dies."” (John 4:49)


你可以想象这个大臣情词迫切的祈求:耶稣啊,我的儿子快要死了,求你去救救我的儿子。耶稣啊,我的儿子快要死了,求你可怜我的儿子,求你下去救救我的儿子…


“先生”这个词也可以翻译成“主。” 但中文圣经不同版本都翻译为“先生,” 而不同英文版本也都不约而同地翻译为“Sir.” 大概圣经的翻译者都认为,这个大臣对耶稣认识,很可能停留在只是听说过耶稣医病赶鬼的神迹奇事而已,并不认识耶稣到底是谁。


主耶稣看起来明显的冷淡似乎没有阻止这位身为大臣的父亲,他反而更加迫切地祈求。这使人不禁想起那个身为母亲的迦南妇人为女儿的祈求。


“祂(耶稣)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6-27)

“He replied, "It is not right to take the children's bread and toss it to their dogs." "Yes, Lord," she said, "but even the dogs eat the crumbs that fall from their masters' table."” (Matt 15:26-27)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约4:48-49)

"Unless you people see miraculous signs and wonders," Jesus told him, "you will never believe." The royal official said, "Sir, come down before my child dies."”( John 4:48-49)


这位身为大臣父亲的坚持,令耶稣基督动了慈心。

“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 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4:50)

“Jesus said to him, 'Go your way; your son lives." So the man believed the word that Jesus spoke to him, and he went his way. ”(John 4:50, NKJV)


这位父亲信心的转变,令人几乎难以置信。他来请求耶稣下去(come down)迦百农医治他的儿子,但耶稣却说“回去吧”(go your way),而他真的就回去了。


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在家奄奄一息,你长途跋涉、沿着崎岖不平的山村小道,赶了六十里路,为要请耶稣到家里给将死的儿子治病,现在你就这样独自一人、空手而归?你将如何对妻子、儿子交代呢?


旧约列王记下第四章,记载书念妇人的故事。书念妇人的儿子死了,她就去迦密山见先知以利沙。到了那里,她就抱着神人以利沙的脚不放。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王下4:30)

“But the child's mother said, "As surely as the LORD lives and as you live, I will not leave you." So he got up and followed her.”(2 Kings 4:30)


如果我是这个父亲,我很可能像书念夫人那样。耶稣啊,你不能说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你得跟我一块儿下去到我家里去医治我的儿子。


但请注意!这位父亲并不是邀请耶稣失败,被耶稣拒绝然后垂头丧气地空手而归。他乃是相信耶稣所说的话,带着信心、欢喜快乐、满怀盼望地回家去。


耶稣对他说了什么呢?


“你的儿子活了。”

这句话英文NIV的翻译“your son will live” 不太准确,原文是现在时而不是将来时。英文NKJV的翻译更好一些:“Your son lives.” 意思是,“你的儿子现在活了。”


这位父亲出来求见耶稣的时候,他儿子的状态是“快要死了。” 现在就凭耶稣的一句话,“你的儿子活了,” 他就真的相信儿子活过来了吗?


无论听起来多么的违背常理,无论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事实就是如此。


“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So the man believed the word that Jesus spoke to him, and he went his way. ”(约/John 4:50)


这位大臣父亲的信心真是了不起。如果你注意到下节经文所提到的一个细节,你对这位父亲的信心必定更是惊讶不已。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约4:51-52)

“And as he was now going down, his servants met him and told him, saying, "Your son lives!" Then he inquired of them the hour when he got better. And they said to him, "Yesterday at the seventh hour the fever left him."” (John 4:51-52, NKJV)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着他走来,说他的孩子好了。他就向仆人查问孩子是什么时候好转的。他们告诉他:“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约4:51-52,新译本)


“昨天?” 有人说,这个大臣相信耶稣的话,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好了,于是不再担忧,就心安理得地在路上住了一宿,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迦百农距离加利利的迦拿差不多60里路,步行大约七八个小时,根据他的身份、条件以及他急于寻求耶稣为儿子治病的心情,他应该骑马不大可能步行。所以,无论他对耶稣的话是将信将疑,或是完全接受,他都会急于立即赶回家看个究竟。


犹太人的计时方式是从日落到日落算为一天。因此,更可能的情形是,在中午一点钟左右,主耶稣对大臣说,“你的儿子活了。” 大臣相信耶稣的话,就动身起行往回赶。在中途或将近到家时,他的仆人们出来迎接,激动万分地告诉他,他的儿子活了。因为此时已经日落算为第二天,因此仆人对他说,“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


“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约4:53)

“So the father knew that it was at the same hour in which Jesus said to him, "Your son lives." And he himself believed, and his whole household.” (John 4:53,NKJV)


到此为止,大臣一家儿子得了医治,全家得到救恩,可谓是皆大欢喜、完满结局。


不妨回头看看这个大臣信心逐渐增长以致最后全家得救的过程:


第一,这个大臣以前可能听说过耶稣医病赶鬼的神迹,正如马可福音的记载:“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 于是大臣从迦百农赶到迦拿,求耶稣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生病快要死了。此时,他把耶稣看作是危急中救命的稻草。


第二,当耶稣对着这个大臣责备犹太众人时:“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8)耶稣的责备不仅没有使这个心急如焚的父亲放弃,反而像迦南妇人一样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他更加迫切地祈求耶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约4:49)


第三,当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的时候,他没有坚持要求耶稣和他一同去迦百农,而是“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这是大臣极为了不起的信心,犹如马太福音第八章记载的那个罗马百夫长一样,相信耶稣的话具有远程医治的权柄和能力,于是他就顺服耶稣的话回去了。


第四,途中遇见仆人来迎接他,告诉他儿子已经活了。他就询问儿子是什么时候见好的,得知儿子是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他想起那正是耶稣对他说“你的儿子活了”的时候。他相信耶稣的话,现在从仆人口中得到了完全的印证。


第五,大臣的信心没有停留在此,他自己经历了主耶稣的怜悯、恩慈和大能,无法隐藏内心的感恩和激动,他开始向家中所有的人做见证,见证耶稣基督的恩典和大能,于是他的全家包括所有的仆人,都相信接受了耶稣基督。


这位大臣的信心历程,成为个人蒙恩得救的基本程序:听闻、寻求、相信、得救、传扬!

何等有福,这个大臣的全家都接受了耶稣基督。新约圣经记载类似全家得救的例证,还有罗马百夫长哥尼流一家,卖紫色布的吕底亚一家,腓立比监狱的禁卒一家,另外可能还有热心服侍的腓利门、亚腓亚、亚基布一家,实在是美丽无比的图画。


顺便说,一个家庭母亲的角色固然重要,肩负养育敬虔儿女的责任。但对信仰的传承而言,父亲的角色无可替代,正如这个迦百农的大臣一样。今天,美国这个国家许多单亲家庭父亲缺席,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每个家庭的父亲都在家庭负起属灵领袖的责任,美国的教会和美国的社会,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中国的社会更是如此,如果每个家庭的父亲具有这位大臣的属灵洞见,中国的社会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犹太人是要神迹。”(林前1:22)主耶稣责备犹太人求看神迹,但这位大臣却是“信耶稣所说的话。”(约4:50)“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Consequently, faith comes from hearing the message, and the message is heard through the word of Christ.”)(罗/Rom 10:17)


这位大臣是幸运的,他可以去当面寻求耶稣。今天耶稣的身体已经不在地上行走,所以今天的人们也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去寻找耶稣。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人们更加幸运,因为有主全备的话语---圣经---成为你的指引和安慰,神的应许随时可以凭信心支取。


“耶稣对他(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

“Then Jesus told him, "Because you have seen Me, you have believed; blessed are those who have not seen and yet have believed."” (John 20:29)


问题是,你今日是否相信,圣经是神绝对无误的话语?圣经是你随时的帮助和指引?圣经是你“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你是否真的相信,“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你是否真的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


大臣儿子得医治、全家蒙救恩的事迹,是一个欢喜的结局(Happy Ending),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欢喜的结局,有小孩子生病没有得医治的情形,此时你是否仍然相信神的话和祂不变的应许?


“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约4:54)

“This was the second miraculous sign that Jesus performed, having come from Judea to Galilee.” (John 4:54)


使徒约翰明确指出,“这是耶稣在加利利所行的第二件神迹,” 第一件神迹同样是在加利利,主耶稣变水为酒。


在本文的最后,不妨将这两件神迹做一对比。


1. 第一个神迹变水为酒发生在人生最欢乐的时刻---新人幸福的婚礼;第二个神迹发生在人生最悲伤的时刻---孩子生病将死去。可见人生中的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在人山穷水尽的时候,主耶稣可以化危机为转机。


2. 两个神迹的起头,当事人似乎都遭到主耶稣看似拒绝的冷淡。第一个神迹,耶稣对马利亚说,“母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约2:4)第二个神迹耶稣对大臣说,“若不看见神迹,你们总是不信。”(约4:48)但两个神迹中,当事人都没有放弃。


3. 两个神迹都关系到当事人的信心和顺服。第一件神迹是马利亚的信心和舀水用人的顺服;第二件神迹是大臣本人的信心和顺服。


4. 第一件神迹显明耶稣基督是时间的主,祂将普通的饮水瞬间变为上等好酒;第二件神迹显明耶稣基督是空间的主,祂跨越空间和距离使大臣的儿子立刻得医治。


5. 两个神迹都只有少部分人知晓,变水为酒只有马利亚、舀水的用人和门徒知道;大臣儿子得医治只有大臣、他的一家和他的仆人知道。可见只有那些真心寻求耶稣的人才能够寻见,那些要神迹看热闹的人,无法真正认识耶稣是谁,也就与神的恩典失之交臂。


6. 最后的结果, 两个神迹都使一些人信了耶稣基督。变水为酒“显出祂的荣耀来,祂的门徒就信祂了。”(约2:11)大臣儿子得医治,大臣“自己和全家都信了。”(约4:54)


约翰福音记载神迹的目的:

“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0-31)

“Jesus did many other miraculous signs in the presence of His disciples, which are not recorded in this book. But these are written that you may believe that Jesus is the Christ, the Son of God, and that by believing you may have life in His name.” (John 20:30-31)


弟兄姐妹朋友们,今天,你的生命中正在经历怎样的危机?你的生活中正在遭遇怎样的重担?愿你效法两千年前这个迦百农的大臣,将你的重担卸下来交托主!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5:7)

“Cast all your anxiety on Him because He cares for you.” (1 Pet 5:7)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Come to Me, all you who are weary and burdened, and I will give you rest.” (Matt 11:28)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